我院主持选育的两个莴笋新品种顺利通过田间技术鉴定
4月6日,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省内同行专家,在游仙区新桥镇街子基地对我院和科兴种业联合选育的2个莴笋新品种(绵高青1号、绵紫笋1号)进行了田间技术鉴定。纪委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候光辉参加了鉴定会。
绵高青1号是以绵阳地方三青品种选育材料“MS-5”为母本,以成都地方品种“青洋棒”莴笋为父本杂交后经6代定向系统选育而成。茎肉翠绿,清香味浓,平均亩产3345.3千克,比对照“种都青”(三青)增产8.7%,是一个品质优、节间长、不易空心的高桩型三青莴笋新品种,适宜平坝和高原地区种植;绵紫笋1号是绵阳地方品种紫圆叶优选株系“HS-3”为母本,以“清爽脆红尖叶”优选株系(30287)为父本杂交后经7代定向选育而成。茎秆光滑、顺直,平均总产量为3435.2千克/亩,比对照“红冠天下”增产7.7%,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抗寒性好的紫色莴笋新品种,适宜平坝地区种植,鉴定会上,专家一致认为2个品种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清楚,遗传性状稳定,田间表现整齐一致,通过田间技术鉴定。
本次通过技术鉴定的莴笋新品种“绵高青1号”和“绵紫笋1号”是果蔬研究所在高桩型莴笋和紫圆叶莴笋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目前已经在生产上试推应用,必将丰富我省莴笋品种类型,提高莴笋种植户效益,促进我省莴笋产业发展。近年来我院果蔬研究所积极加强“科企”联合育种,在不断丰富莴笋种质资源的同时,通过有性杂交、抗病和优质育种,加强莴笋新品种选育和成果推广,积极为擦亮“绵阳莴笋”金字招牌和我市蔬菜种业跨越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果蔬研究所 李家慧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