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财政局等相关领导到我院示范基地调研
2022年6月17日,绵阳市财政局、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一行15人到梓潼调研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现场,梓潼县政府及县农业局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在梓潼卧龙镇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现场,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肖龙详细介绍了示范情况。杂交水稻制种通过机械替人工作,可节约劳动力用工支出300-400元/亩,通过父本母本大行比安排,在保证种子质量前提下,增收父本200-300元/亩,节本增效达到500元/亩以上,效果十分显著。梓潼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杉说,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梓潼开展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已有十年,技术非常成熟,去年在梓潼示范现场,经专家测产验收,杂交水稻制种采用全程机械化技术比传统技术产量增加10%以上,节本增效20%以上,现在我们正加大推广力度,为争取早日在全县普及该项技术。
到梓潼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调研,看到杂交水稻制种田长势繁茂,丰收在望。梓潼县政府副县长胡鹏说,在现代农业园区中杂交制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绵阳市农科院的很多优良品种已经扎根在园区。发展现代种业,根本出路在科技,为了更好藏粮于技,在科研单位支持下,我们积极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现代种业发展平台,保障良种供给能力。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肖龙副院长说,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分七个环节,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是机械栽插和无人机授粉二个环节,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机械选择及操作参数是二个瓶颈问题,通过利用现有机械兼容水稻制种的研究,形成了即可满足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机械,又可满足大面积水稻生产的机械,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我院形成并发布了《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为杂交水稻制种规模化、集约化提供了技术支撑。绵阳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倪敏说,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绵阳市是三个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之一,通过几年示范推广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绵阳市杂交水稻面积正在恢复性增长,但还未达到最高年水平。只有技术地不断进步,才能把绵阳种业生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才能擦亮“绵阳造”杂交水稻种子的金字招牌。
绵阳市财政局副局长杨彦彬总结说: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面积下滑,主要原因是比较效益下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并推广的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为杂交水稻种子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我们将重点支持机械化制种种业项目,引导制种大户参与示范推广,通过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振兴绵阳种业。
(土环所 何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