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报道 >详细内容

足生产服务于农民 积极实践群众路线

发布时间:2014-03-24 来源: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3月21日,绵阳市农科院大春支部党员、国家玉米产业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四川省玉米创新团队专家,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深入三台建平镇、石安镇、建设镇等典型镇村,围绕丘区旱地农业机械化、新型高效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和产品需求开展了调研活动。
    3月中旬以来气温较上年同期偏高,土壤墒情较好,在市县镇(乡)三级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各地玉米种植户的生产物质(种、肥、地膜等),以及田间准备工作已就绪,预计全县玉米播种面积52万亩。各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并高度重视农业机具发展、生产的经济效益、适宜机械化的种植模式,极大地带动了区域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雨养农业比重大,机械化水平较低,精耕细作种粮效益低,小户小规模的种粮积极性差;二是农机装备适配性和适应性差。种粮大户购置的各类农机具多数从北方购置,农机难以适应本地区的土壤条件、种植制度等;同时在农机具购置过程盲目追求动力,导致动力利用率低;另外购置的农机具来至多个厂家,农机具之间的适配性差。如播种机行距与收获机行距不匹配造成收获机效率降低,燃油消耗过大。三是经营主体种植技术缺乏。经营主体对规模化种植粮食信心足,农机具知识丰富,但种植技术缺乏,加之基层农技人员老龄化严重、知识更新慢、认知滞后,技术服务不能满足种粮大户需求,造成经营主体产量低效益差。四是扶持政策力度少。调研中绝大多数经营主体都表示目前的扶持政策力度小,且不能全覆盖。同时,由于缺少农资抵押贷款等政策,无法获得或仅能得到额度较小的贷款,造成流动资金缺口大,限制了进一步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农科院大春作物支部党员积极联系市县镇(乡)村等相关技术服务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进行了认真的座谈交流,为进一步推进丘区机械化达成共识:一是加强市县镇(乡)村各级农技服务部分的技术服务工作对接,充分利用产业体系、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基层农技部门的推广优势,为新型经营主体作好规划,提供品种选择、农机具选型、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技术支持。二是整合三方资源,建立丘区“三全机械化”样板。充分利用高产创建、中试熟化等项目资源,分别建立适宜两熟净作和三熟间套作的“三全机械化”示范样板,促进丘区机械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尤其是党员同志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工作,保障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能有效地推进本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大春作物支部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