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报道 >详细内容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成果获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发布时间:2013-10-18 来源: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据悉,由农业部开展的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评选结果于近期公布,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报送的《高抗条锈病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喜获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目标,以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与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目的,鼓励农技推广人才扎根基层,服务生产一线,鼓励农业技术研究、教育、推广队伍团结协作、联合攻关,不断探索农技推广新模式,提高农技推广能力和效率的全国性奖项。
    本次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获奖成果高抗条锈病绵麦系列小麦品种均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类新品种已选育12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3个,四川省审定品种9个。其特点在于:一、抗源丰富、抗病性强、抗性持久。利用CIMMYT、北方春小麦和贵农系列等三大类抗源,育成高抗条锈病品种10个、兼抗白粉病品种9个;绵麦37抗性持久,至今连续14年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绵麦37、绵麦41等高抗条锈病新菌株V26,该菌株对Yr24/Yr26等国内目前主要抗源具有强毒性。二、优化推广机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项目推动、示范带动,优化了“专家支撑、服务跟踪、技术培训、多方合作、强化考核”的推广机制;集成创新了旱地套作麦区和稻茬麦区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套,形成了“主导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规程+高产示范带动”的推广模式,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加快了小麦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三、应用效果显著。2004-2013年累计推广3503.7万亩,新增产量97.29万吨,新增产值 23.74 亿元,新增纯收益21.77亿元。抗病品种的推广,大幅减少了化学农药施用,为四川及长江上游麦区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党政办公室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