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两项科研成果通过市级鉴定
我院两项科研成果通过市级鉴定
5月7日,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我院主持完成的“多抗丰产优质矮秆小麦新品种绵麦37选育与应用”和“隐性核不育两用系杂交油菜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创建及应用”两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小麦项目总体水平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油菜项目总体水平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多抗丰产优质矮秆小麦新品种绵麦37选育与应用”项目集成了“四同步一交叉”的育种技术和方法,育成的绵麦37于 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同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重点推广品种,2007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2008年起作为四川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该品种高抗多个条锈菌生理小种,高抗至中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抗蚜虫和吸浆虫。省区试平均亩产340.76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7.99%,增产点率为80.95%,稳产、适应性好;粗蛋白质含量14.76%,湿面筋29.7%,沉降值36.7毫升,面团稳定时间4.6分钟,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秆矮、抗倒伏力强。据不完全统计,2004-2011年累计推广面积2020.3万亩,增收节支12.56亿元。
“隐性核不育两用系杂交油菜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创建及应用”项目技术路线先进,实用性强,集成创新突出。通过调整不同品种父母本播差期,确保花期正常相遇;通过强势蜂群辅助授粉,提高制种杂交率,优化了父母本行比,由原来的1:3提高到1:6;通过深沟窄厢稿秆覆盖育苗、增施硼肥等集成配套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油菜两系制种产量较低的难题,鉴定组专家现场测产:父母本1:6行比的单产达126.1kg/亩。该项目研制的“母本可育植株鉴定方法”,200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通过该专利的应用,提高了制种质量,生产的“国豪”牌油菜种子,获得“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通过该专利的应用,提高了油菜制种副产物的利用价值。截止2010年,该项目累计制种面积10.5万亩,新增总收益3901.00万元;应用该技术生产出的“国豪”牌绵油系列优良品种,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种植,累计面积3108.58万亩,新增总收益15.74亿元,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科技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