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报道 >详细内容

“十一五”小麦育种研究成效裴然

发布时间:2011-03-11 来源: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十一五”小麦育种研究成效裴然


 
   “十一五”期间,我所小麦研究室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四川省麦类联合育种等重大研究项目,进展显著,育成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新品种11个(含杂交小麦新品种1个),其中国家审定5个,四川审定5个,贵州审定1个;创制温光型两系新材料3份,其中不育系材料2份,恢复系材料1份;创制矮秆、高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的优异亲本材料3份,并应用于育种研究;8个小麦品种获得植物品种权保护证书,5个小麦新品种申请植物品种权保护;获得省级和市级科技成果奖励2项;发表研究论文41篇;新育成品种推广面积501.7万亩,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

 


一、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育成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通过国家和四川双审定,其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居国内同类型品种领先水平。四川省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16.1%,川西平原验收亩产571公斤,青海高原栽培亩产达781.4公斤,一般大田栽培亩产500公斤左右,亩增收小麦50-100公斤。累计制种面积5200亩,示范、试种面积11万亩。
优良温光型两系恢复系MR168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获得植物品种权保护证书,优良温光型两系不育系MTS-1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二、小麦抗病育种研究进展突出


    针对西南麦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先后育成绵麦41、绵麦43、绵麦1403、绵麦45、绵麦48等高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的双抗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其综合抗病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些抗病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将对控制西南冬麦区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发挥重要作用。


三、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显著


    “十一五”期间,育成在区试中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绵麦42、绵麦1403、绵麦185、绵麦367等4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品种审定,达到国家和四川省育种攻关突破性高产小麦品种指标要求。这些超高产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将为提高西南麦区小麦单产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四、优质育种研究成效显著


    针对西南麦区特殊的气候、生态特点,育成各项指标达到优质中筋小麦类型,适宜制作优质面条、馒头等大宗面食品,高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的绵麦43、绵麦46通过品种审定,并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小麦研究中心  李生荣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