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25第七期(绵阳市高温干旱条件下甘薯应急生产建议)
当前绵阳正经历持续性高温少雨天气,气候条件严峻。据气象监测,7月14日至17日,绵阳中东部日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5℃,局地达37℃以上,盐亭、三台等地最高温达36.4℃,连续4天高温日数已突破当地同期历史极值。未来一周仍以晴热为主,虽偶有分散性雷雨,但单站降水量多在5毫米以下,难以有效改善土壤墒情,目前耕作层(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急剧下降,墒情持续恶化。这种高温干旱叠加强光照的环境,导致甘薯植株蒸腾速率较正常条件提升60%以上,根系吸水能力受限,中下部叶片已普遍出现萎蔫卷曲、叶缘焦枯等典型胁迫症状,严重威胁块根膨大期的产量形成。同时,高温干旱环境加速甘薯叶甲、蚜虫等害虫世代发育,产卵量较常年增加30%-50%,双重胁迫下减产风险显著提升。具体技术措施建议如下:
一、节水灌溉与土壤墒情优化
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优先采用滴灌或喷灌,在清晨6-8时或傍晚18-20时地温低于30℃时进行少量多次补水,避免正午高温时段灌溉导致根系受温害。滴灌系统每次运行约1小时,喷灌时间控制在1.5小时左右,确保每亩用水量10-15m³,形成湿润层但不产生地表径流。结合滴灌系统,每亩可随水追施高钾水溶肥5-8公斤,同时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溶液,间隔7-10天连喷2-3次,通过补充钾素增强植株细胞壁厚度,提升保水能力。无滴灌设施的地区,可采用 “跑马水”式漫灌,灌水深度至垄高的1/3-1/2为宜,灌溉后1-2小时及时退水,避免田间积水导致土壤板结。灌溉后次日清晨需及时中耕松土,破除表土板结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损耗。
二、覆盖保墒
有条件的生产地区可采用玉米秸秆或遮阳网覆盖垄面,秸秆覆盖厚度保持 5-8厘米;遮阳网宜选用遮光率60%的黑色网膜,均匀铺撒后边缘用土压实,避免被风吹散。两种覆盖方式均可降低地表温度3-5℃,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0%-50%,同时抑制杂草生长。
三、化学调控,增强抗逆性
在早晚低温时段喷施0.5%尿素+ 0.3% 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亩用水量30公斤,通过叶面吸收快速补充氮钾营养,同时利用溶液蒸发带走热量,降低冠层温度2-3℃。滴灌田以水肥一体化为主,可在灌溉时加入500倍液腐殖酸溶液,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提升保水能力。也可喷施叶面抗旱剂,如0.01%芸苔素内酯、甜菜碱、氨基酸水溶肥等,间隔期7天,连续喷施2次可使叶片萎蔫恢复时间缩短1-2天。
四、虫害综合防控
重点针对叶甲成虫、蚜虫、斜纹夜蛾、麦蛾、烟粉虱等害虫,采用“诱虫灯+生物药剂”的绿色防控组合。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叶甲成虫,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蚜虫,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幼虫,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防治烟粉虱,注意同类药剂(如吡虫啉与噻虫嗪均为烟碱类)连续使用不超过2次,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施药均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此时害虫活动旺盛且药剂蒸发损失少,每亩药液用量不少于30公斤,确保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
同时有条件的地块可在田块四周设置频振式诱虫灯,每50亩安装1盏,每日19时至次日6时开灯,单灯可诱杀斜纹夜蛾、麦蛾等成虫。
当前正值甘薯块根膨大关键期,需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信息,当预报日最高气温超过38℃时,提前1天采取灌溉调温措施。通过综合运用“以水调温、以肥促壮、以药控害”的技术体系,将高温干旱导致的减产幅度控制在 最低,保障甘薯稳产提质。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薯类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