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24第九期(四川北部小麦当前苗情调查及技术建议)

发布时间:2024-12-11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

为了解四川北部当前小麦苗情,及时发现生产上的问题,近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调查和技术指导。整体来看,目前四川北部小麦大部分处于三叶一心或四叶一心时期,少数早播麦田刚进入分蘖期,整体麦苗长势良好,部分稻茬麦田排水不畅,渍害较重,极少数播种偏早播量偏大的麦田存在一定旺长。

1、小麦苗期气候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

今年,小麦秋播期间天气晴好,播期集中,出苗良好,但出苗后至今无有效降雨。绵阳市9月降水量为179.7mm,较常年减少26.2mm;10月降水量为94.5mm,与常年基本持平;11月降水量骤降至14mm,远低于常年的66.4mm。温度方面,9月日均气温为26.4℃,较常年升高6.3℃;10月日均气温为17.4℃,较常年升高1.1℃;11月日均气温为13.0℃,较常年上升1.5℃(图1,2)。

小麦1.png

苗情方面,小麦播后气温正常,麦田出现旺长的情况较去年明显下降。当前正常播期麦田叶龄为3~4片叶,但就目前调研中看到的情况,以一、二类苗为主,三类苗仅占5%~10%,全市仅有2%左右为旺苗田块。当前主要的问题,仍是渍害的影响,也存在少数旱地小麦受旱的情况。当前小麦整体病虫害发生情况较轻,但冬去春来气温和环境湿度逐渐升高,有利于小麦病虫害流行,还需提前做好防治准备。

2、未来苗情发展

当前至12月中旬,期间可能会出现较为短暂的降水过程,将持续冬干。未来气温最低将维持在2~10℃,最高温在5~14℃,12月上旬结束后气温会出现小幅的下降,0℃以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根据当前苗情及未来气候变化,对未来苗情发展整体趋势较为利好,未来本地区小麦生产出现特别严重的灾害可能性不大。

3、技术建议

当前田间管理应该采取抗逆促弱,分类管理的策略。可以有效的节本增效,实现促弱转壮的高效化,为后期丰收搭好苗架。

(1)弱苗麦田。特别是针对渍害导致的弱苗,首要做好降渍排湿工做,理深理通边沟,实现雨止田干。对于低温受冻、群体偏小、除草剂药害等的麦田,或者因地力不均及播种质量差、个体生长弱、群体不足的三类麦田,应及早进行肥水管理,可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并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促进分蘖发生,为成穗打基础。

(2)旱地麦田。对于有条件的地块,浇透水一次(亩用水15方以上),用以保证小麦拔节孕穗所需水份。对于无灌溉条件的旱地麦田,应抓紧当前短期降水过程,利用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适量追施氮肥。

(3)旺长或徒长麦田。应及时喷施多效唑·甲哌鎓(30%, 50ml)+S诱抗素(0.1%,50ml)+磷酸二氢钾(98%,50g)+吡虫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及杀虫剂,延缓小麦生长速度,增强植物抗逆性能;对于群体过大,旺长明显,土壤温度不大的麦田也可采用机械镇压的办法,达到促旺转壮的目的。

(4)病虫害防治。对于小麦蚜虫、麦蜘蛛等害虫,当苗期害虫数达到百株200头时,可以开始进行防治。若在田间已经出现有翅蚜,还需在7~10天后进行二次防治,防止有翅蚜进行第二世代的危害,可选用吡蚜酮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于小麦条锈、白粉病等病害,如发现中心病团,要封锁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发现一块、防治一片”预防策略,减少菌源外传,阻止向黄淮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扩散蔓延,减轻病害乘风流行风险。每亩出现4~5个传病中心,开始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戊唑醇等,施药2次,间隔一周。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