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24第六期(高温干旱天气油菜高效育苗技术)
高温干旱是指作物生长期内,由于气温高,久旱不雨或少雨,土壤中水份消耗殆尽,使作物发生凋萎或枯死现象。由于今年我市7-9月持续高温干旱,造成油菜无法播种,或部分已播种油菜出苗后生长瘦弱,甚至死亡。针对当前高温干旱和油菜生育期特点,提出以下技术措施。
一、选择品种与播期
(一)选种购种
选择高产、优质、高含油率、抗性强的杂交油菜品种,如绵油51、绵油93、绵油89等。按每亩用种量100克购种备用。
(二)推迟播种期
将油菜育苗时间9月5日-15日推迟到9月25日左右,错过高温天气。
二、播种育苗
(一)选好苗床
按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例为1:8-10准备苗床。选择地势稍高、光照充分、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水源近、排灌方便,在1-2年内未种植过油菜或十字花科植物的地块作苗床。竹林边、树子下、房前屋后、鸡刨狗撵的地块不宜作苗床。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地杂草、枯枝落叶、塑料地膜等。注意:近一二年内有过根肿病的地块不建议用作苗床,若作苗床,育苗土须消毒处理。方法是10%氰霜唑悬浮剂12毫升,兑水6千克后,对300升育苗土进行喷雾处理,或按药剂使用说明进行土壤喷雾处理。
(二)施足苗床底肥
播种前3天左右,结合床土翻整,按每亩苗床地施入氮、磷、钾总含量45%(15:15:15)的复合肥50千克+硼砂1千克。把肥料均匀地撒在土面上并欠入泥土中。
(三)苗床开厢掏沟
播种前1周,把育苗地的四周开围沟,沟宽20厘米、深35厘米。播种前1天,将整个育苗地开沟作厢,要求床土碎、床底实,厢宽2.0米,厢沟宽20厘米、深20厘米,厢面做成龟背形,厢沟要与围沟相通。
(四)打透底水
播种时若遇干旱,土壤墒情不足,应在播前1天浇足底水,待厢面稍干后,才能播种。
(五)种子处理
1)种子消毒: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即按每袋100克兑水60千克)20分钟,沥干散籽后撒播。
2)确定播量:一般千粒重在2.5-3.5克的种子,每亩苗床的播种量为400克;千粒重在3.5克以上的种子,播种量为500-600克。
(六)种子拌土
按种子重量的20倍加粉碎过筛的细土(或农家肥)混匀(即按每千克种子拌20千克细土),以使播种均匀。
(七)撒播种子
种子按每厢分计算用重量,逐厢分次匀播。
(八)播后盖籽
千万不能让种子裸露于泥土上面,种子播完后及时用铁齿粑粑厢面,用细土浅盖种子,或撒一层0.5-1厘米厚的细渣肥,并用平板或铁锹轻拍土面,使种子与泥土密切接触。
(九)喷芽前除草剂
在油菜播种后3天内,每亩用7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70毫升或5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或45%甲草胺乳油150-200毫升,兑水40-50千克。注意:配药时一定要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将药液用少量水稀释混匀后再兑水到规定的比例。配好后用棍搅匀后才能进行喷雾。任何除草剂未稀释前均不能接触油菜种子。
三、苗期管理
(一)遮阳
用单层农作物秸秆或遮阳网覆盖厢面,遮阳网四周稍微隔一段距离用泥土压一下,以防风吹跑。播后出苗前原则上无需揭开遮阳网。播种前如土壤墒情不足,一定要注意先造墒后播种,防止土壤干旱影响出苗。待苗基本出子叶时(一般播种3天后),应及时揭开覆盖物。
(二)浇水
播种后遇到持续高温干旱要是时在早晚灌(浇)水抗旱。水资源充足的,可进行沟灌,但水位不上厢,切忌大水漫灌;水资源较少的,可采用大水少肥泼浇。
(三)间苗
出苗后要及时间苗。一般苗床间苗2-3次。第一次间苗宜在齐苗后1片真叶时进行。播种后,常常会遇到秋旱,因此,出苗前苗床要经常浇水,应保持苗床土湿润,以表土不发白为度。齐苗后要适当控水。如土壤墒情较足,能满足种子发芽和出苗,一般不浇水。第二次间苗应在2片真叶时进行。苗距3-5厘米。
(四)看苗追肥
1-2叶期,结合间苗追施稀粪水;定苗后每亩苗床及时尿素10千克。5片叶以后,应该适当控制肥水。移栽前5-7天,追施“送嫁肥”,做到“带肥移栽”,如遇天旱土干,每亩苗床浇施稀薄腐熟的人畜粪尿500千克左右,如床土湿润,还可追施尿素2-3千克。
(五)定苗
3叶期定苗,苗距以7-10厘米为宜,即1平方米留苗12-15株。
(六)喷施多效唑
在油菜的3叶期,每亩喷施多效唑(有效含量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或有效含量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50千克)。施用时期早的,用量要少些;施用时期迟,用量可多些。注意不要随意加大多效唑用量。
(七)苗床病虫草害防治
要密切注意病虫发生情况,注意蚜虫、菜青虫、黄曲跳甲,软腐病、病毒病等的防治,选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甲维盐、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预防,做到及时喷药防治,确保幼苗健壮无病。注意:若未采用芽前除草,或效果不好,当杂草3-5叶期时,每亩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40毫升兑水40千克,均匀喷在杂草上。
(八)浇透水待起苗
移栽前1天浇一次透水,以利于起苗。
(油料研究所 刘念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