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23第九期(当前绵阳市水稻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19

一、水稻栽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芒种’后,绵阳各县市区水稻大面积栽种已基本完成,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节点。

然而,4月以来,绵阳地区降雨较常年偏少,气温回升快,在部分地方干旱造成等水栽秧、无水栽秧的问题相对突出,如江油市重华镇、梓潼县丘陵区受持续干旱的影响,水稻移栽(特别是麦茬田)进程较常年推迟5-10天,导致移栽秧龄偏大,栽后枯苗、返青慢等现象。部分地区制种田块受前茬秸秆还田、栽后使用除草剂和极端天气(气温骤升骤降)的影响,出现秧苗返青期僵苗(坐蔸)、分蘖少等现象。同时,大面积水稻生产二化螟为害早、面广,防控难度加大,严重影响水稻安全生产。为确保水稻丰产稳产,切实提高种稻效益,结合当前水稻生产情况,形成以下技术建议。

二、当前水稻田间管理建议

1、加强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方面采用分类田管。水源充足田块,分蘖期浅水勤灌,促进分蘖,够苗后及时晒田;水源紧缺田块,移栽后采取“引、提、抽”结合的措施,及时引水入田,提早追施尿素,加快返青、提苗分蘖,查缺补苗,保证基本苗。制种田块,针对秧苗坐蔸现象,一般田块采用颗粒撒施和叶面喷施结合的方式,撒施‘铁锌’肥2.5-3.0kg/亩,同时,亩用‘铁镁锌’农肥20-25g兑水30-40kg叶面喷施,受害严重田块,适当曾施尿素,促根分蘖。

2、综合防治病虫害

随着气温升高,高温高湿的稻田气候易滋生病虫害,应密切关注植保监测预警预报,实时掌握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精准研判,预防为主,科学防治。

(1)虫害防治

6月上旬至8月中旬是虫害重发期,应重点监测和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等虫害。

二化螟,采取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防治方式,物理防治采用点灯诱虫、拔除早期被害株等;化学防治应采用“狠治一代,巧治第二代”的策略,当每亩有中心为害枯鞘团100个或丛害2%时,用18.5%的氯虫苯甲酰胺和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稻丛卷叶螟,进入分蘖盛期和拔节期开始产卵为害(绵阳6月下旬到8月下旬),采用狠治拔节-穗期世代、挑治一般世代的药剂防治策略。药剂可选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等。

三化螟;宜采取“防、避、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药剂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10g/亩,或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均匀喷雾防治。

(2)病害防治

在水稻栽后分蘖至穗期温、湿度较高,是稻瘟病、纹枯病高发期,应及时掌握当季病害的发生特点,合理运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减少菌源,控制为害。

肥料施用方面,中高肥力田块,适度减少尿素追施量,增施磷、钾肥,同时结合浅湿灌溉,分蘖至拔节前,适时排水晒田;低肥力田块,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增加有机肥、硅肥等,促进稻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方面,可选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春雷霉素水剂或井冈霉素等药剂防控稻瘟病。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g/亩,兑水100kg;或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50g/亩,兑水75-100kg喷雾,可兼治水稻中后期纹枯病、叶黑粉病、粒黑粉病以及稻曲病等。在药液中加增效剂,可增强农药黏着、扩散和渗透性能,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

 

(国家产业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水稻创新团队、绵阳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