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23第八期(近期持续高温少雨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生产技术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09

一、气温与降雨情况

今年一月以来,川北区域气温波动幅度大,低温冻害有轻度发生,降雨较常年偏少,加上近期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墒情整体偏干,部分区域已显现旱相。

以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为例,1月1日至6月1日,总积温达2295.48℃,比2022年高929.97℃,比2021年高54.34℃;日最高气温超过30℃的天数达22天,4月17日,日最高气温36.91℃,5月30日,日最高温度达38.18℃。累计降雨量88.44mm,比2022年少103.63mm,比2021年多11.34mm,降雨天数仅35天;日降雨量达5mm以上的天数仅5天,日降雨量达10mm以上的天数仅1天。

二、持续高温少雨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玉米多种植在旱坡台地,受高温和降雨少等天气影响较大,其中又以三台土以上,及部分河坝冲积沙土地玉米出现较重旱情。当前,正值春玉米抽雄吐丝高峰期,夏玉米的播种出苗关键期,是玉米对水分盈亏的敏感时期,此时干旱,极易造成玉米生长发育受阻,进而导致减产,对玉米生产较为不利。

据统计,至5月下旬,绵阳市农作物受旱面积39万亩,旱情较轻,尚未成灾或绝收。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对五个示范县的玉米受旱情况进行了调研,截至6月1日,受高温少雨干旱影响的玉米达28.54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12.34%,尚未成灾或绝收。

三、生产技术建议

据绵阳市农业气象中心预测,6月上旬以晴阴相间天气为主,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偏高,旬总降雨量与常年相比偏少。高温少雨天气将持续,因此,部分水源较差的坡台地和保水保肥较差的沙性地块的旱情将持续发生,或进一步加重。在加强旱情监测的同时,积极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1、应高度重视干旱对玉米等农作物的影响,密切关注高温少雨天气导致的旱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确保各级技术力量常态化服务。同时积极备好抗旱设备和物资,加强抗旱减灾生产措施的宣传和技术培训。

2、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继续加强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提早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对方案,不失时机地开展较大规模的人工增雨作业。

3、实时掌握玉米受灾情况,精准研判,分类施策:

一是有灌溉条件的春玉米须及时补水抗旱,减少高温干旱对玉米散粉授粉和籽粒灌浆的不利影响。

二是无水源的“雨养”区域,可将减产60%以上的春玉米,甚至绝收的玉米植株作为青饲料,腾地补种,或改种其他秋季作物。

三是已出苗的夏玉米,可根据土壤墒情适时补水,防治炕芽、死苗。

四是未播种的夏玉米地块,可等雨播种,或采用滴灌设备滴水出苗。迟于6月15日仍无法播种的地块,可改种秋菜或其他秋季作物。

4、科学补水,防治二次伤苗。及时浇灌或滴灌补水,可较大程度上减轻高温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浇水时间应选择在傍晚6点以后,或清晨8点钟之前,须浇透水,忌“皮面水”。忌日间高温时段浇水,防止“气死”。也可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夜间无大量生活用水时段,灵活运用井水等进行滴灌。

5、可喷施植酸类抗旱剂,或磷酸二氢钾、含氨基酸水溶肥等叶面肥,降温增湿,提高植株抗性。或喷施FA旱地龙等抗旱剂,抑制植株水分蒸发,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  

6、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及早防控。在做好大小斑病、玉米螟等常发病虫的监测和防控的同时,尤其要做好玉米粘虫、夜蛾类、地老虎等干旱季节高发害虫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玉米研究所

2023年6月8日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