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23第五期(2023年四川北部地区小麦苗情调查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针对去秋以来降水偏少,冬干春旱,低温寒潮等不利气候对小麦生产的影响,近期,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派出专家组20余人次,分别考察了绵阳、达州、巴中等地区小麦生产情况,重点围绕小麦旱情和冻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开展应急技术指导和服务,提出意见建议供各地参考。
一、小麦苗情特点
根据实地调查,小麦苗情整体较好,但受逆境影响不容乐观。一二类苗占85%以上,与往年苗情基本持平(表1)。各地土壤墒情整体偏干,旱地小麦旱情较重。抽样调查发现,达州稻茬麦田耕层相对含水量为28~30%,巴中旱地耕层相对含水量为12.2~19.7%,绵阳部分沙土地耕层相对含水量不到10%,属于中度干旱。据气象部门预测,2月中旬,随着冷空气与增强的暖湿气流相遇,四川降雨将逐渐增多,有利于缓解旱情。
1、适期播种小麦长势良好。截至2月下旬,四川北部地区大部分小麦5.3~6.7叶龄,取样调查发现,第一节间长2.2~6.5cm,第二节间长0.5~3cm,幼穗长0.3~0.7cm,第一个大分蘖节间长0.5~8.5cm,发生分蘖1.5~3.5个不等,主茎幼穗及分蘖均未发现有死亡的情况。可见前段时间的寒潮低温过程对四川北部小麦影响不显著,这与播期、受冻时长、小麦品种抗逆能力等条件有关。
2、小麦病虫害发生较轻。受低温寒潮天气影响,四川北部小麦生产田块暂未发现条锈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病虫害显著发生情况。
3、小麦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近年来,由于种粮大户规模化种植小麦效益增加,小麦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并向大户集中。调查发现,随着农业政策落地,在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等单位的配合下,多地开展了撂荒地的治理工作。在此背景下,川北地区小麦种植面积整体有所增加。
表1 三市小麦苗情基本情况
市州 | 小麦播种面积(万亩) | 一二三类苗比例(%) | 低温受灾面积(万亩) | 干旱受灾面积(万亩) |
绵阳市 | 125.6 | 48:46:6 | 10.4 | 26.6 |
达州市 | 17.4 | 60:30:10 | 0.3 | 0.1 |
巴中市 | 81.0 | 32:57:11 | 0.06 | 0.1 |
二、存在的问题
1、旱地麦田受旱较重。受播种后持续干旱影响,或部分田块因治理撂荒地过于粗放,秸秆混于耕层土中,导致土壤蓬松,水分散失过快而导致的小麦受旱。旱地麦田普遍缺水较重,稻茬田块耕层含水量也并不充沛。受旱小麦田间表现个体发育差,长势偏弱,单株分蘖少且不易成穗的情况。部分田块因为脱肥,已经形成弱苗,在缺少降水与灌溉条件下,追肥已难以实现促弱转壮。
2、早播面积比重增大,受冻影响偏重。受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更多人加入到种粮队伍中来,可能出现了“用力过猛”的情况。部分田块播期偏早(10月20日左右)、种量偏大(40斤以上),处于拔节-孕穗的田块,出现明显受冻症状,部分幼穗受冻停止生长。
3、病虫害开始发生。受前期低温寒潮影响,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但随着近期气温回暖,小麦蚜虫、红蜘蛛、白粉病发生面积显著增加,急需加强病虫害防治。
三、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1、抗逆促弱,分类管理
(1)弱苗麦田。对于早播受冻、群体偏小(当前亩苗数小于30万)的麦田,或者因地力不均及播种质量差、个体生长弱、群体不足的三类麦田,应及早进行肥水管理,可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并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促蘖成穗。
(2)旱地麦田。对于有条件的地块,浇透水一次(亩用水15方以上),用以保证小麦拔节孕穗所需水份。对于无灌溉条件的旱地麦田,应抓紧当前短期降水过程,利用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适量追施氮肥。
2.防治病虫害
(1)防治小麦蚜虫、麦蜘蛛。当苗期害虫数达到百株200头时,可以开始进行防治。若在田间已经出现有翅蚜,还需在7~10天后进行二次防治,防止有翅蚜进行第二世代的危害,可选用吡蚜酮等药剂喷雾防治。
(2)防治小麦条锈、白粉病。随着气温回升,病害会扩大危害面积。因此,要封锁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发现一块、防治一片”预防策略,减少菌源外传,阻止向黄淮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扩散蔓延,降低病毒乘风流行风险。每亩出现4~5个传病中心,开始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等,施药2次,间隔一周。
(4)防治小麦赤霉病。当前本地区栽种的多数小麦品种,抗赤霉病能力普遍偏弱,赤霉病对于本地区小麦生产具有可防可控、但不可治的特点,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防治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坚持“见花打药,主动出击”的基本策略。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如天气预报有2天以上的阴雨、结露或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等,要用足药液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施。一般建议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喷药1~2次,以确保预防效果。
3.预防“倒春寒”等极端天气
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潮来临之前,针对缺墒地块应及时灌“跑马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已发生冻害的,及时采用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麦苗尽快恢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