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23第一期(2023年四川北部地区当前小麦苗情及相关技术建议)

发布时间:2023-01-04

2023年四川北部地区当前小麦苗情及相关技术建议


一、 天气分析

四川北部地区去年9-10月气候偏干,以阴天为主,今年9月较常年降水减少28.8%,气温上升0.1℃;10月较常年降水减少14.6%,气温上升1.5℃;11月较常年降水仅增加1.6mm,气温上升3.5℃。播前降水较少,为小麦播种创造了较好的气象条件,今年多数小麦面积基本实现适期播种。但由于播后降水仍然较少,麦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别对于旱地小麦,影响更大,部分麦田甚至出现脱水脱肥的情况。直到12月底时出现了少量降水的,干旱才得到一定缓解,雨后12小时调查小麦田块墒情发现,除旱地小麦土壤含水量为25%左右外,其他稻茬麦田均在30-40%。

据气象部门预测,四川北部地区冬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2~1.0℃,仅1月有4次较明显的降水过程。播后前期的高温,导致部分麦田旺长,少数早播的麦苗已进入幼穗分化,未来天气低温对小麦可能有较大影响,需时刻关注寒潮等极端天气。

二、小麦苗情特点

当前小麦叶龄处于4-5叶,多数小麦仍处于分蘖期,但已有不少麦田进入拔节期。今年较去年明显各县一、二类苗比例明显上升,三类苗比例相应减少,整体苗情好于去年。其中,一类苗占46.8%,较上年增加1.8%;二类苗占48%,较上年增加1%;三类苗占5.2%,较上年减少2.8%;安州全区小麦一类苗10.25万亩,占82%,比去年增加22%;二类苗1.88万亩,占15%,比去年减少20%;三类苗0.37万亩,占3%,比去年减少2%;江油一类苗比例较去年增加7%,二类苗增加2%,三类苗减少10%;三台一类苗比例较去年增加25%,二类苗增加2%,三类苗减少27%;苍溪一类苗占比较去年增加16%,二类苗增加21%,三类苗减少37%;中江一类苗较去年没有变化,二类苗增加18%,三类苗减少18%。当前四川北部地区部分县市区苗情如下:

四川北部地区部分市县区当前苗情


示范县

小麦播种面积(万亩)

一二三类苗比例

梓潼县

24.4

47:48:5

安州区

12.4

82:15:3

江油市

11.4

38:55:7

三台县

32.9

45:52:3

苍溪县

32.3

31:61:8

中江县

38.4

36:53:11


三、存在的问题

1、受播后气温偏高的影响,不少麦田出现生育进程加快及徒长或旺长的情况,少数早播田块麦苗已经拔节并已开始幼穗分化。面对即将到来的低温雨雪过程,幼穗可能会被冻伤或冻死而导致减产。

2、播后雨水较少,导致田块干旱,脱水脱肥,弱苗比例高,特别对于旱地小麦受影响更严重。

3、低温、品种抗逆敏感度、除草剂种类及施用方法时间的综合影响。部分田块,在施用除草剂后出现弱苗或死苗的情况,导致小麦复壮难度加大。

四、小麦苗期管理技术建议

1、旺长或徒长田块抑制其生长。应及时喷施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延缓小麦生长速度,增强植物抗逆性能;对于未还拔节的麦田也可采用机械镇压的办法,达到促旺转壮的目的。

2、追氮提苗,促弱转壮。对弱苗及黄化苗,建议立即施用尿素10公斤/亩提苗肥,可随雨水看苗撒肥或田间墒情在35%以上可以直接撒施,为确保施肥量,较随雨水撒肥时增施1-2公斤。

3、择时除草,关注虫害。根据麦苗长势、草龄、杂草种类以及药剂类型开展防除。非封闭型除草剂可以在4叶期施用,杀虫剂、杀菌剂分别在百株200头、4-5个传病中心时开始防治。具体施药时间也要结合田间及气温情况综合考虑。注意除草剂不可与多效唑、叶面肥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虫、菌剂混用,避免产生药害或药效减低。

4、预防寒潮等极端低温天气。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潮来临之前,针对缺墒地块进行应及时灌“跑马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已发生冻害的,及时采用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麦苗尽快恢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