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21第三期(绵阳及周边区域中药材汛期田间应急管理技术建议)
绵阳及周边区域中药材汛期田间应急管理技术建议
绵阳及周边区域地形新貌丰富,中药材种类繁多,既有平坝区域种植的麦冬、附子,丘陵区种植的桔梗、丹参、佛手、吴茱萸等,也有山区种植的厚朴、天麻、黄连、重楼等。进入汛期以来,尤其是进入7月中旬以来,绵阳各区县降雨频繁,并伴随大风天气,各地中药材生产田不同程度遭受涝害,部分田块药材作物出现倒伏或倒折现象。对此,绵阳市农科院中药材研究团队科技人员分多路先后深入三台、江油、安州、平武、北川、青川等地,对面积较大的主要中药材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并作雨后管理应急指导,建议各中药材产区重点做好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一、及时抢晴中耕,排水保根
目前绵阳主要中药材正处于快速生长期,田间枝叶郁闭,通透性差,长时间积水易造成根部腐烂。要抢时间、争速度,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突击排除积水,减轻涝渍危害。抓紧疏通农田沟系,开启排水设施,降低外围水位,确保田间积水迅速排出。处于迅速生长期的中药材,需要根系吸收大量养分,因此,应抓住晴好天气及时中耕、锄划散墒,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根系生长,保证地上茎叶生长的养分供应。
二、及时土壤消毒,防病治虫
雨后土壤湿度大,适合病原菌滋生和蔓延,且潮湿高温天气易造成虫害发生,因此必须重点加强中药材田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等病害和夜蛾等害虫的防治工作。首先要做好土壤杀菌与消毒,特别是对于丹参、黄连、黄精、重楼、白及等丘区山区种植的根及根茎类中药材要重点防治土传病害危害,可选15%恶霉灵、70%咪鲜胺、45%苯醚甲环唑等农药配伍等进行土床和植株喷雾,以防治上述病害,选用敌百虫、乐果等农药防治夜蛾等虫害。
三、及时补肥壮株,防衰保苗
受水涝害影响,田间肥料流失严重,加之药材根系活力下降,肥水吸收能力较差,灾后要及时补追肥料,针对不同地块灵活确定肥料的追施量,受涝严重、肥料流失重和植株偏大的要重补;受涝轻的肥水流失少、植株偏小就轻补。一般每亩尿素 5~10 公斤左右,并叶面喷肥0.3%~0.5%磷酸二氢钾,每隔 5~6 天喷一次,连续喷 2~3 次,防止早衰促使群体良好生长。
四、尽早补种改种,减少损失
应根据涝害情况,尽早补苗,对于涝害严重田块,应排水干燥后立即整地,改种短生育期经济作物,如小白菜等,对于中药材田里套作(间作)的玉米等作物,应及时抢收,通过各种办法减少损失。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