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20第三期(抗“疫”促生产,油菜近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抗“疫”促生产,油菜近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今年绵阳市春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油菜花期比往年提前7-10天,我市油菜陆续进入花期。由于春季降水较少,干旱时间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采取正确的田间管理措施,确保粒多、粒重,达到稳产或者高产的目的。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针对疫情期间绵阳油菜生产的现状,编制了油菜近期田间管理技术。
一是补施花肥。油菜开花结果需要大量养分供应,根据油菜长势,对部分上年湿害严重、长势较差田块,适量补施花肥,可使油菜多结实,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一般采取根外追肥补充,在初花至终花期选择晴天下午无风天气,用1%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0.2至0.3%硼酸溶液或喷施宝5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二是做好“一促四防”,控制菌核病危害。初花期是防治菌核病和花而不实(缺硼)的最佳时期,也是补充营养元素促进生长的关键时期,“一促四防”可有效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确保油菜高产稳产。建议各种植户在初花期一周内,每亩用25%咪鲜胺100克,或者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150克,加水50公斤,喷洒于植株中下部茎、枝、叶以及上部花序上进行防治。有条件的应积极推广无人机或大型机械喷雾,实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降低防治成本。特别是“一菜两用”模式,油菜因摘薹造成的伤口会加重菌核病发生,要更加重视菌核病防控。
三是综合施策,防鸟治虫。鸟类喜食“双低”油菜,建议在开春后采用田间放置稻草人、彩条绳等驱鸟措施。去年冬季气温偏高,如果后期气候适宜,角果期蚜虫危害可能加重发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进行喷施,由于蚜虫具有迁飞特性,防治最好采用统防统治。
四是推进油菜多功能利用。对于一些生育期较晚的菜用型油菜,农户可以及时采摘和销售,弥补疫情期间市场蔬菜的空缺。随着疫情的不断好转,绵阳市的各大景区陆续开放。3月各地油菜花陆续进入盛花期,人们可以走出家门到外面观赏油菜花。可以考虑抓住油菜花用的重要特性,推进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油菜花期也是蜜蜂采蜜的重要时期,种植大户可积极引导养蜂农户、合作社等合理放蜂,并宣传油菜花蜜的功效。
五是有序推进农资市场的开放。近期农户对油菜病虫害防治药剂和机具等需求量较大,建议政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农资市场的开放,特别是统防统治物资的供给,确保疫情防控油菜生产“两不误”。
六是推广机收,降低损失。大力推广油菜机械化分段收获,降低收获损失,减少绿籽率,提高油菜籽品质和效益。分段收获可在全田80%左右油菜植株呈枇杷黄时,采用油菜割晒机或人工割倒,在田间晾晒5至7天后,用油菜自走式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或人工拣拾后用全喂入式普通稻麦收割机脱粒。对抗裂荚、抗倒性强、熟期早的品种,在全田油菜植株全部呈现干枯状态时,用油菜联合收获机一次收获。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油菜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