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20第四期(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措施建议)

发布时间:2020-02-21

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措施建议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跨境迁飞性重大入侵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5月在绵阳首次发现,严重威胁玉米、高粱、甘蔗等作物的可持续发展。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官网获悉,目前草地贪夜蛾已集中在周年繁殖区的四川凉山、攀枝花等2个市(州)10个县(区)发生,发生面积已达2万余亩。随着气温的回暖,草地贪夜蛾的危害面将进一步扩散至全川。据省农业农村厅的预测,由于四川省内外草地贪夜蛾越冬范围广、虫源基数高,玉米等作物在川种植布局和气候条件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有利,若不有效抑制,四川今年受灾面积可达800万亩。因此,草地贪夜蛾的危害情势非常严峻,必须提前布局,提早防控。

一、防控策略

1.加强监测预警。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对于防治区域确定和最佳防控时间的确定十分关键。有条件的地方,要时刻监测成虫的动态和发育情况,预测发生区和幼虫发生的时期,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做好预测预警。

2.加大农资储备。草地贪夜蛾的持续危害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各农资店和种植户要提前做好相关防控物资的储备,在草地贪夜蛾来临时能及时开展防控。

3.推进统防统治。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迁飞性,仅靠单家独户的防控对草地贪夜蛾的种群数量控制有限,必须有组织的进行联防联控和统防统治,以迅速压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数量,极大减少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4.推广绿色防控。草地贪夜蛾对许多农药已产生了抗性,若大规模长期使用农药将进一步加剧其对农药的抗药性。因此,建议在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中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和防控面积,降低草地贪夜蛾的抗性,达到可持续控制的目的。

二、防控措施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肥水管理、免耕与秸秆覆盖、间作、选用抗虫品种等。

肥水管理:作物健壮生长是抵御病虫侵害的重要生理属性,做好田间土肥管理、确保作物健壮生长是减轻病虫害危害的第一步。健壮的作物在受到害虫危害时,不仅有充足的营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还有富足的资源向防御反应倾斜,从而降低害虫的危害。需要注意的是,在土肥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平衡施肥,特别是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平衡使用,如果过度使用无机肥,可能导致作物营养失衡,从而降低对害虫的抵抗力。

免耕与覆盖:免耕或少耕技术可有效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同时,在地面覆盖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可以增加天敌的数量,从而进一步减少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并提高作物产量。

作物间作:间作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间作植物不仅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改良土壤,促进作物旺盛生长,还可以抑制害虫在寄主作物间移动,减少害虫对寄主的危害。推荐玉米-大豆间作,不仅可以使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玉米的危害率降低14%,而且对大豆的危害率降低了23%,并且提前一个月播种大豆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二)生物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控主要是利用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控。

天敌昆虫: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昆虫种类繁多,主要有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种夜蛾黑卵蜂的应用范围广、防控效果最好,其主要寄生草地贪夜蛾的卵。捕食性天敌在田间分布比较广泛,可以充分利用,比如瓢虫、步甲,球螋、猎蝽、长蝽、花蝽、瓢虫等。

昆虫病原微生物:草地贪夜蛾的昆虫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应用比较广泛的有金龟子绿僵菌、莱氏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苏云金芽胞杆菌(Bt)、斯氏线虫属、异小杆线虫属、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这些产品在许多农资店均有出售,可以很方便购买到。

(三)物理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物理防控技术主要有性诱、食诱、光诱等三种方式。

性诱: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很早就被鉴定出来,并进行人工合成,目前市面上已有商品出售。另外,性诱效果还与诱捕器的形状有关,其中桶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因此,在购买性诱剂时最好配合桶形诱捕器一起使用。

食诱:目前应用较多的食诱剂是糖醋液,糖醋液配置比例推荐糖、醋、酒、水的配比为1:4:1:16。当田间虫口数量开始上升时,在每个田块放置1个糖醋液诱杀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另外,糖醋液对天敌还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天敌进入危害田,进一步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光诱:夜蛾类昆虫的成虫对光都有一定的敏感性,其中绿色杀虫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最好。因此,在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期,安装绿色杀虫灯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虫数量。

(四)化学防控

草地贪夜蛾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突发性和暴发性。一旦暴发,以上绿色防控措施很难在短时间内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因此必须使用化学防控手段。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农业农村部也紧急发布了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的用药推荐名单,包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等11种化学单剂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8种复配制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团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有甲氰菊酯、唑虫酰胺、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呋虫胺、乙酰甲胺磷、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氰菊酯等。其他药剂如灭幼脲、虱螨脲也有很好的杀虫效果。

这些药剂都是低毒或微毒的,按照要求使用均能达到绿色防控的要求。但是,若滥用、乱用容易对人畜、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影响,并且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在使用时要科学用药,交替、轮换使用不同类型农药,协调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照安全间隔期施药,注意保护利用天敌,保护施药者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植保研究所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