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20第一期(甘薯春耕生产技术建议)

发布时间:2020-02-07

甘薯春耕生产技术建议

阳春三月,正是我省甘薯育苗时节。目前,我省甘薯生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甘薯露地薄膜育苗;二是大棚双膜、三膜早育苗的苗床管理。因此,在生产上,要根据不同育苗方式,选择适宜方式进行管理。

一、影响甘薯出苗的因素

甘薯种薯萌芽迟早、数量、整齐度等特性主要是由品种的种性决定的,同时也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影响甘薯发根、萌芽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温度:薯芽萌动的温度最低温度是16℃,温度在16至35℃的范围内,温度越高,甘薯萌芽越快,而出苗以后温度在25℃左右为宜。

2.水分:甘薯在萌芽期,以保持苗床相对湿度80%左右,薯皮上始终保持湿润为宜,水分过多且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就会缺少氧气,对发根、萌芽均为不利,甚至会引起种薯成片腐烂。

3.空气:薯块的根芽萌发,薯苗的生长,都和呼吸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氧气不足,呼吸作用受到阻碍,严重缺氧则被迫进行缺氧呼吸而产生酒精,导致薯块坏烂。

4.光照:在育苗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光照,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光合作用,促进薯苗健壮生长。在覆盖塑料薄膜时,薯块出苗后,要及时破膜,防治薯苗因温度过高而被烫伤。

5.养分:育苗前期所需的养分主要由薯块本身供给,当4月初甘薯齐苗后,去除地膜,用清粪水兑少量尿素浇灌1次。

二、甘薯露地薄膜育苗

1.种薯的选择:应选用特征明显、皮色鲜艳,生活力强、大小适中(500g/个)的健康薯种为宜,严格剔除带病、皮色发暗、受过冷害、薯块萎软、失水过多以及破伤的薯块。

2.用种量:一般每50千克种薯可供苗0.9至1.5万株薯苗,平均每亩大田用种量约20至30千克,视品种的萌芽特性而定,萌芽性差的品种用种量可适当加大。

3.种薯处理:种薯从地窖中取出后,选取健康种薯,将种薯放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400倍液中浸15分钟。

4.苗床准备: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管理方便的田块,最好是新苗床,旧苗床需要更换床土,进行床体消毒。排种薯前将育苗地犁翻一次,做到土粒细碎、土壤疏松、耕作层深厚并耙平开厢,苗床长度可根据地形及需要而定,一般宽150至170cm,垄深度20cm左右,苗床亩施腐熟猪牛栏粪1000千克,45%复合肥20千克。

5.殡种方法:殡种时种薯头部应朝上,尾部朝下;大薯排深些、小薯排浅些,做到“上齐下不齐”,浇足底水后,覆盖2至3cm厚的稀土,并保证覆土厚度基本一致,确保出苗整齐。盖土后平整厢面,每亩用99.9%乙草胺20至40毫升兑水20千克喷于厢面,进行封闭除草,然后盖上地膜,最后在苗床露地处全田喷雾乙草胺,减少后期苗床杂草。

6.苗床管理:殡种后于3月下旬开始破膜引苗,至4月中旬齐苗后揭膜,进行一次追肥、追水、除草的田间管理,苗高6寸以上具有7至8个节时,即可剪苗栽插。剪苗后第二天可进行一次追肥,每亩用稀粪水15至20担、尿素15千克左右。

三、大棚双膜、三膜早育苗的苗床管理

目前,大棚甘薯育苗已陆续开始出苗,而此时温差较大,既要防止烧苗,又要防止薯苗遭受冷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管理上要求较高。

1.温度管理:晴天气温较高时,待太阳出来后,先揭开大拱棚两头,进行降温,下午气温下降后,盖膜保温。如气温较高,可以再揭开小拱棚两头,或适当卷起两边,进行降温。阴雨天气,则不用揭开,可提高棚内温度,促进薯苗生长。

2.水分管理:待齐苗后,揭膜用清粪水兑少量尿素浇灌1次,并加装微喷系统,进行水分管理,此后,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

待3月底4月初气温稳定之后,可以先去除小拱棚(或平膜),到4月20日左右,去除大拱棚,扯大草一次,然后亩施尿素20至25千克,并浇灌透水1次。期间,苗高30cm左右,即可根据需求剪苗。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7院   薯类研究所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