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20第十二期(大球盖菇栽培管理技术建议)
大球盖菇栽培管理技术建议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皱球盖菇,原产欧美国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之一。大球盖菇营养丰富,鲜菇肉质细嫩,柄脆,含野生菇香味,口感好。干菇味浓香,可与香菇相媲美,颇受消费者青睐。现就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建议如下:
一、场地选择及前处理
大球盖菇室外栽培可用冬闲田、菜园地、果园林地等。栽培地要求偏酸性,肥沃、带腐殖质的土壤,排水良好,遮光求三阳七阴或二阳八阴。播种前清理杂草及其它植物根茎,平整土地,可用旋耕机将地翻一次,把土翻松晒白,使土壤熟化,灌一次透水。再用农药进行除杂、灭虫,有蚂蚁和蚯蚓的园地要在畦底撒放灭蚁药和菜籽饼粉。
二、栽培季节
气温8℃至30℃均可播种,最适15℃至26℃,出菇期气温15℃至26℃为宜。绵阳地区9月中旬或2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上旬及3月中旬开始出菇,正常情况下播种至采菇1至2个月。
三、培养料选备与处理
培养料按不同地区就地取材,要求新鲜、干燥、不发霉。可选用以下配方:(1)干纯稻草100%;(2)干纯麦秆100%;(3)玉米芯60%,谷壳40%;(4)干稻草80%,干木屑20%;(5)干稻草40%,谷壳40%,杂木屑20%。播种前稻、麦等农作物杆需浸水2天,使料充分吸水变软,高温天气培养料经2天至3天预堆发酵,翻堆散热后再用。气温低时把预湿的料沥干,预堆1天变柔软后即上床栽培,料含水率在70%至75%。
四、播种与发菌
场地处理2天后,用石灰粉打线,标示出垄和走道的位置,畦宽1.0至1.3m,畦间留30cm作业道。取表层壤土3至5cm做覆土材料,走道起土起垄,若地势低易积水起垄高一些(覆土选用无杂草、无石块、具有团粒结构、通透性好、保湿性强、无病虫的壤土或黏壤土)。铺料时采用穴播法,第一层料厚8至10cm,播种50%(高温天用直径4cm的木棒,每距30cm至40cm处钻成通风洞);第二层料铺10至12cm,再播种50%;第三层料铺4cm至5cm,干料25kg/m2,料厚20cm至25cm,每亩地菌种用量500袋。播种后在菌床表面进行覆土,覆土厚3cm至5cm。
大球盖菇初生菌丝活力较弱,播种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能用老化菌种,菌龄要适宜;二是培养料含水率要适当,为70%至75%;三是温度要正常,尽量避免温度过高。高温季节播种后,每日要观察堆料的温度变化,当料温超过30℃要揭膜通风,在畦面喷冷水降温,控制料温在菌丝生长所要求的范围。畦面干燥应喷水保湿,气温低于10℃以下和雨天应盖膜。
五、发菌期管理
正常气温下,4天至5天菌丝开始萌发,30天至35天菌丝走透菌床,此时要提高畦面的湿度,空气湿度调至85%至90%。大球盖菇菌丝后期活力旺盛,每日要加大通风量。待菌丝全部走透土面后,停水降湿,使畦面菌丝倒伏后,土层内菌丝开始扭结成菌束,出现大量白色子实体原基,此时应注意畦面土壤的湿度,使原基膨大形成小菌蛋,空气湿度保持85%至90%,喷水以少喷勤喷。表土有水分即可,从小菌蛋到成熟期,一般为2天至7天。一潮菇采收结束后,清理床面,补平覆土,停水养菌3至5天,喷重水喷透增湿、催蕾。
六、采收加工
大球盖菇采收的适期为菇盖外一层菌膜刚破裂、盖内卷不开伞。采菇时用手指捏住菇脚轻轻转几下,再用另一只手压住基物向上拔起,带土的菇脚可上市鲜销,也可冷冻保鲜出口。若加工干菇,要按客户要求的规格质量脱水烘干。
七、病虫害防治
大棚栽培管理期间利用防虫网、黄板、杀虫灯等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现局部杂菌感染时,用铁锨将感染部位挖掉,并撒少量石灰水盖面,添湿润新土,拢平畦面,感染部位较多时,可用5%草木灰水浇畦面一次。发现鬼伞应及早拔除深埋。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食用菌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