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19第四期(今秋雨水多,注意油菜病虫害)
今秋雨水多,注意油菜病虫害
今年9月中旬以来,绵阳市降雨较多但持续时间不长,日照少,很少能见到连续晴天,需注意挖沟排水。今年油菜苗期发芽率高,成活率有所降低,生育期推迟,但育苗移栽油菜需抓紧时间,能载尽快载。雨水较多,易引发多种病虫危害。油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霜霉病等;虫害主要有地下的蛴螬和地上的跳甲、蚜虫、菜青虫等。对这些病害,我们首先要做到了解认识,然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一、病虫害的识别
立枯病:叶柄染病近地面处有凹陷斑,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浅褐色蛛丝状菌丝。茎基部染病初生黄色小斑,渐成浅褐色水渍状,后变为灰黑色凹陷斑,有的侵染茎部,并形成大量菌核。
猝倒病:病状似立枯病,病苗靠近地面的幼茎干缩、凹陷、倒伏、萎蔫。轻者零星发生死苗,重者成片枯萎死亡。
油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
蛴螬:地下害虫,体肥大,较一般虫类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绵阳人一般称之为“老母虫”。
黄曲条跳甲:成虫为黑褐色长椭圆形小甲虫,鞘翅上各有一条黄色纵斑,中部狭而弯曲。成虫常数十头集中在一片叶上为害,叶背较多,喜吸食油菜幼嫩部分,叶片被害后布满椭圆形小孔,幼虫体黄白色,生活在土内,啃食油菜根部皮层,咬断须根,使叶片由内到外发黄萎蔫死亡。
蚜虫:一般在干旱时,常大量发生,为害猖獗。成蚜和若蚜多集聚在幼苗及叶片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卷缩,逐渐发黄,变红,以致脱落;还可传播病毒,造成后期角粒数减少,粒重减轻,损失产量,严重的导致全株枯死。
菜青虫(菜粉蝶):1龄幼虫体青绿色,2龄前只能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3龄后可蚕食整个叶片,轻则虫口累累,重则仅剩叶脉,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二、病虫害的防治
(一)人工防治
清除田间及附近杂草。田间残株枯叶集中沤肥或烧毁,以杀死成虫、幼虫和蛹。对于菜青虫、蚜虫可结合除草、田间定苗或移栽进行人工捕杀或者除去有蚜株。
(二)化学防治
立枯病:发病初期喷70%敌克松WP10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WP600至700倍液,或50%多菌灵WP800至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EC1200倍液。重病田隔7天喷1次,连续2至3次。
油菜霜霉病:调查病情扩展情况,当病株率达20%以上时,开始喷洒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150至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至800倍液、64%杀毒矾。
猝倒病:猝倒病的发生主要是渍害造成的,因此,如有猝倒病发生,除及时搞好开沟排水外,同时还要用50公斤草木灰与10公斤石灰混合,撒施于地面,可起到抑制病害蔓延的作用。在药剂上,可亩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淘益代锰)50至70克,兑水40至50公斤,重点喷施根基部,如遇雨天,晴后再补施1至2次,防效会更好。
蛴螬: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至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黄曲跳甲:一般在播后待虫出现后在早晨和傍晚用40%菊马乳油2000至3000倍液、80%敌敌畏1500至2000倍液或50%辛硫磷2000至3000倍液喷施油菜或灌根。
防治蚜虫和病毒病:平均每叶有蚜虫3至5头就应防治,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正反透)90毫升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圣约翰)15克或80%吡蚜酮•烯啶虫胺(横扫、金烈)8至10克或20%啶虫脒(突刺)10至15毫升兑水45千克喷雾;有病毒病的田还要加25%吗胍•乙酸铜45克和叶面肥。
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或菜螟:掌握在三龄以前施药。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正反透)90毫升或1.14%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阿锐钢)120至150毫升或12%甲维•氟苯虫酰胺微乳剂(泰作)20至30ml兑水30至45千克兑水喷雾。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油菜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