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19第一期(2019年四川北部地区小麦苗情调查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发布时间:2019-03-01

2019年四川北部地区小麦苗情调查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2月25至27日,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及各示范县技术骨干前往江油、三台、安州和梓潼等6个县(市、区),分别对小麦生产的苗情及病虫害发生、五粮液集团与种植大户之间的合作对接、小麦新品系筛选试验、酿酒专用小麦密度与施氮量筛选试验以及粮饲兼用小麦试验的实施等情况进行了深度考察。结合近期小麦苗情的调查结果,现形成如下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建议。

一、小麦苗情特点

2018年小麦秋播前土壤底墒充足,平均气温适宜,各示范县播期集中在10月25日至11月5日,适期播种的田块小麦出苗迅速、出苗整齐,幼苗长势好,考察各示范片区最高苗均能达到25~35万/亩;但部分田块因前作水稻收获偏迟,没有提前开沟排水或开沟深度不够,播种时田间湿度较大,导致部分小麦出苗后遭遇湿害,这类田块小苗弱苗较多;11月5日后晚播麦田由于播后降水少,降温快,导致小麦出苗慢、出苗差,田间长势弱。总体情况是一、二类苗增加,三类苗减少,苗情好于往年;同时苗期低温导致不少田块出现轻微冻害。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麦田间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迟熟水稻收获前,没能提前做好开沟排水工作,前作为水稻的田块湿度较大,导致大型机械田间操作难度大,小麦播前整地进度较慢。田间表现出苗慢、个体发育差,长势偏弱,单株分蘖少;今年种植大户主要采用浅旋机播为主,浅旋后人工撒播或直播稻草盖种为辅的播种方式;二是受苗期冬季降温降雪的影响,病虫害影响较小,只有苍溪发现麦蜘蛛、部分田块发现白粉病和三台发现麦蚜,其他示范县均未发现明显病虫害。受低温影响,个别品种有一定的冻害的影响,表现为叶尖受冻,对产量影响不大。三是部分稻茬麦田由于大型机械作业导致田间土壤表层碾压严重,且排水不畅,播种时田间湿度较大,小麦表现黄弱苗较多。

各示范县新品系筛选试验均严格按要求高质量实施,江油、苍溪、中江、梓潼长势好;部分地方由于田间湿害或干旱,小区间长势不均。在江油和梓潼,据与五粮液集团合作的种植大户反映的情况得知,五粮液集团派有专人负责联系种植大户,并发放田间管理记录本,由中化集团统一供种、供肥和供药,收获后统一收购。

三、近期田间管理建议

当前小麦已进入孕穗至抽穗期,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可能出现病虫害齐发的状况,近期主要管理是做好病虫害监测,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为主,兼顾小麦赤霉病、麦蚜和麦蜘蛛。同时预防长势较旺、群体较大田块后期倒伏。在齐穗至开花初期,以赤霉病预防为中心,兼顾条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等,实施“一喷三防”措施,选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提高防效,节约成本。

1.小麦条锈病

虽然目前未有明显的条锈病发生,但随着气温回升,病害也可能迅速发生、蔓延。因此,要封锁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减少菌源外传,阻止向黄淮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扩散蔓延,减轻条锈乘风流行风险。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烯肟·戊唑醇等。

2.小麦白粉病

当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要用足药液量,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

3.小麦赤霉病

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天气预报有2天以上的阴雨、结露或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烯肟·多菌灵、烯肟·戊唑醇、肟菌·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腊芽菌等,要用足药液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病害严重流行,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喷药1~2次,以确保控制效果。

4.小麦蚜虫

当苗期蚜量达到百株500头时,应进行重点挑治。穗期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进行生物控制。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小麦研究所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