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18第十期(实用饲草青贮利用技术建议)
实用饲草青贮利用技术建议
1.青贮方式
1.1窖式青贮:本地适宜采用的窖式青贮有地上青贮池、青贮壕等。选择地势高燥、地下水位较低距养殖圈舍较近,又远离水源和粪污的地方,可用砖搭建,其底部和壁用水泥抹平,底部一端要倾斜,以利于排水。
1.2裹包青贮:是将收集好的青贮原料用粉碎机或者揉丝机揉碎后,用打捆机高密度压实打捆,然后用裹包机打包,3-6周完成自然发酵。要求有加工车间、粉碎机或揉丝机、裹包机等机器设备。
1.3袋式青贮:将新鲜的饲草原谅收割后,压制成草捆或者揉碎后,装入塑料袋封口发酵。青贮袋有大袋、小袋两种,可利用灌装机器,小袋也可用人工装填。大袋灌装成本较高,适宜于大型养殖场或专业饲草加工场,小袋适合小规模养殖场或养殖户。
2.技术要点
2.1收割:掌握好饲草收割时间,及时收获。例如,全株玉米刈割应选在蜡熟期,即玉米乳线达到玉米籽粒长度的1/3时,这时水分含量适宜、营养成分和养料都高,适于制作优质青贮饲料。
2.2运输:要随割随运,可在收割后集中运输到青贮设施旁统一粉碎,也可在田间收割粉碎好装车运回放入青贮设施。建议收割后7天内必须完成青贮。
2.3切碎或揉搓:及时切碎或揉搓,一般切成3-4厘米为宜。对青贮玉米秸,要求破节率在75%以上,揉搓成丝状更好。
2.4装填压实:切碎或揉搓后及时装填,含水率在65%-75%为好。对壕、窖青贮,要随装随踩,最好一次装满。
2.5密封:一严密封顶,防止漏气漏水。顶部便于排水,窖四周要挖排水沟,同时经常检查,防止漏气、漏水。
3.注意事项
3.1水分:饲用玉米、高粱和高丹草等含水量为65%-75%;豆科牧草含水量为40%~60%。控制含水量,否则过高、过低都无法制作成优质青贮饲料。
3.2糖分:青贮原料糖分不宜低于1.0%-1.5%。一般禾本科青饲料含糖分多,如玉米秸、饲用高粱秆、黑麦草等,都是制作青贮的好原料。豆科牧草含糖分少,应掺入糖分含量较高的青绿植物或适量糠麸、淀粉、乳浆等混合压制。
3.3温度:青贮过程中最适宜的温度是20℃,最高不超过37℃。温度太低,乳酸菌活动阻滞;温度过高,则乳酸含量相对减少,营养物质损失大。
3.4酸碱性:青贮饲料的PH值在3.5-4.2时,质量最好,并能长期地保存下去。
4.饲喂利用
4.1品质鉴定:优质青贮饲料的颜色为黄色或绿色,柔软多汁,气味酸香,适口性好。青贮饲料的品质评定一般采用感官鉴定法,有条件可结合试纸检测pH进行评定。等级可参考下表:
4.2启封:首先扒去盖土,清除烂草层,严防泥沙混入料中。池式或壕式窖应分段垂直取料,一日一次,取后应立即覆盖,并清理窖周围废料。严防曝晒,随喂随取,不要堆积,免得霉烂变质。
4.3饲喂:开始饲喂青贮料时,量要由少到多,逐步适应,停止饲喂则反之。霉变饲料不能饲喂。用量应视畜禽品种、年龄、用途和青贮饲料的质量而定,一般可将其作为唯一粗饲料使用,但应注意不要喂量过大以防造成拉稀。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畜禽水产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