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18第六期(优秀种公羊培育及利用技术建议)
优秀种公羊培育及利用技术建议
在畜禽的养殖过程中,公畜的培育对养殖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山羊素有“公羊好,好一坡;母羊好,好一窝”的说法。我院畜牧研究团队通过长期对北川白山羊的选育和利用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特以北川白山羊为例,对优秀种公羊的培育及利用技术建议如下:
一、优秀种公羊的培育
1.选育原则
在对北川白山羊的种公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北川白山羊公羊的选育标准,并根据北川白山羊生物学特性及繁殖特点,制定了北川白山羊公羊“五段鉴定、四段选留”的选择方法,即公羊按初生、二月龄、六月龄、周岁、成年等五段进行严格鉴定,以二月龄、六月龄、周岁、成年等四段进行选留。
2.鉴定
选育的种公羊进行初生、断奶、6月龄、12月龄、24月龄等各年龄段系统的性能测定,并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根据测定结果,对培育群进行选择淘汰,淘汰率不低于20%。特一级公羊在24月龄时进行复查鉴定以确定其终生等级,对进入基础群的种羊,在24月龄以后进行后裔测定。
3.饲养管理
种公羊单圈喂养,配种期的公羊要远离母羊,避免发情母羊和公羊间的干扰以及互相打斗、爬跨。精饲料的种类要多样化,做到粗饲料和精饲料搭配、青草和干草搭配。每天应补喂一定的混合精料(0.25kg/只),并补充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配种期应增加精料的喂量(每天每只0.4kg)。每只公羊每天可采精2-3次,连续采精4-5天后,应休息1-2天。保持圈舍通风、干燥、卫生,经常给公羊刷拭、梳刮和修蹄,不忘防疫,定期称重。
4.主要技术措施
(1)严格选择标准,加大选择强度
根据具体选育指标,严格选择标准,加大选择差,提高选择效应。坚持断奶多留,周岁和成年时精选。对参加后裔测定的侯选后备羊,应尽量创造一致的饲养环境条件,以降低环境方差。
(2)正确执行交配方案,搞好记录记载
为了防止近交系数的过快上升,应制定严格的选配计划,避免近亲交配。及时淘汰不合格的个体,始终保持群体的同一性。严格作好配种产羔记录、生长发育记录、系谱档案,搞好资料的记录记载,为提高选种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3)保证培育条件,严格饲养管理
对各世代选育出的优秀公羊,分生长发育阶段严格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羊群兽医卫生保健制度,确保及早投入繁殖继代,加快育种进展。
二、优秀种公羊高效利用技术
1.饲养管理
(1)配种前期
山羊精子在睾丸中产生和在附睾及输精管内移动的时间一般为40—50天,因此,在配种前期45—60天,日粮由非配种期逐步增加到配种期的标准,体重60千克的种公羊,每天需要0.6至0.8千克混合精料、可消化粗蛋白质200克以上,有助于提高精子活力。
(2)配种期
种公羊一次射精量约1毫升,需要可消化蛋白质80克左右。体重60千克左右的种公羊,每天需要喂给混合精料1.5至2.0千克、可消化蛋白质180至200克。随着采精(配种)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饲养标准,应增饲其他特需饲料,一般每日鲜鸡蛋2至3枚,鸡蛋连壳打碎拌入精料内喂给。
(3)非配种期
营养全面,长期稳定,保持既不过肥,也不过瘦的种用体况。坚持放牧和运动,每天放牧采食和运动的时间应不低于4小时。经常梳刮、治虱、灭疥、修蹄,促进血液循环,保持体表整洁卫生。
2.交配方式
(1)人工辅助交配
平时把公母羊分开放牧饲养,经鉴定把发情母羊从羊群中选出来和选定的公羊交配。防止近亲交配和早配,减少公羊的体力消耗,准确记录配种时间,做到有计划地安排分娩和产羔管理等。
试情:试情羊身上结系试情布,长35cm、宽30cm,防止偷配。试情应在每天清晨进行。试情公羊用鼻去嗅母羊,或用蹄去挑逗母羊,甚至爬跨母羊背上,母羊不动、不跑、不拒绝,或伸开后腿排尿,这样的母羊就是发情羊,并将发情羊涂上记号。
配种:将发情母羊挑出放到单独的栏圈,让其与指定的种公羊进行交配。母羊和公羊放到一起后,可用发情母羊的尿或分泌物涂抹在公羊鼻尖上,刺激其性欲,促进其进行性交。
(2)人工授精技术
①采精
采精前,凡是和精液可能接触的器械均应消毒处理。配种开始前1至1.5个月,对参加配种的公羊,要进行精液品质的检查。初次采精的种公羊,在配种前一个月左右应有计划地进行调教。台羊应选择健康无病、体格较大的发情母羊。如果已经经过多次采精训练的公羊,没有发情的母羊也能引起公羊性欲。
②输精
输精前所有在操作中用到的器材均要消毒灭菌。精液要在温水中升温到35℃左右,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其活力。
输精时输精人员将开膣器闭合,打开开膣器,将输精器前端缓慢插入子宫颈口内0.5至1.0厘米,用拇指轻轻推动输精器的活塞,注入精液。刚输精后的母羊应休息10分钟左右,不要立即驱赶或放牧,并注意观察是否有精液倒流。在第一次输精后,间隔8至12小时再重复输精一次。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畜禽水产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