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17第十五期(绵阳市魔芋产业现状调研以及产业发展建议)
绵阳市魔芋产业现状调研以及产业发展建议
近期,我院薯类研究所对全市魔芋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魔芋是自然界中惟一能大量提供葡甘露聚糖的特种经济作物,其独具的葡甘露聚糖在食品、化工、医疗、农业、石油钻探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大魔芋主产国,四川省是全国第四大魔芋种植面积主产区。绵阳魔芋产量位居全省第一,约占全省的50%,同时绵阳市还是我国魔芋加工中心,魔芋精粉产量约占全国的1/5。种植魔芋经济效益高,是当前产业扶贫和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地方特色作物。2017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将魔芋产业列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重点工作,《绵阳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及空间布局方案》中将魔芋列为十大产品之一。
我市是魔芋种植的优势区域,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的魔芋适种面积在30万亩以上。我市的魔芋种植加工历史悠久。其中安州区是全国知名的魔芋主产区、魔芋粗加工及魔芋精粉集散地,被评为“中国魔芋之乡”。北川县2014年被中国魔芋协会评为九个“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基地县”之一。同时,“安县魔芋”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荣誉,“北川花魔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据县级部门统计数据,我市魔芋种植面积约12.8万余亩,年产量约13万吨。魔芋加工产品以干片、精粉、魔芋胶等原料产品为主,2017年加工干片约10000吨,精粉4500吨,魔芋胶1000吨,产值超3亿元。2016年在我市安州区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魔芋电商服务交易销售平台魔芋园。魔芋产业作为我市的特色优势产业,经调查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魔芋种植组织化程度低,技术落后,风险高。我市魔芋种植主要分布在平武、北川、安县的中高海拔山区,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全市魔芋专业合作社只有7家,魔芋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因魔芋种芋贵、种植魔芋投入高,而魔芋软腐病危害严重且尚无有效的控制,因此种植魔芋风险高,限制了我市魔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主要加工产品种类少,缺乏精深加工,原料供应不足。一方面 ,我市魔芋制品企业仅有3家,加工产品包括魔芋面、丝结、休闲食品、仿生食品、保健产品等。相比原料加工企业,魔芋消费品生产规模小,产值低。另一方面,目前我市魔芋加工企业约50%鲜魔芋、30%魔芋干片依赖外地调运,增加了企业加工成本,且无法保证原料供应,企业的实际产量均不足设计加工能力的50%。
三是产业发展缓慢,甚至萎缩。历史上,四川省曾是我国第一魔芋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我市的魔芋产量约达全国产量的25%。但目前我市的魔芋种植、加工状况相对我国其他魔芋主产区处于萎缩状态。到2017年,四川省魔芋产量已落后于云南、陕西、湖北,位列第四。我市的魔芋种植及精深加工也已落后于陕西安康、湖北恩施等市。部分魔芋加工处于半停产状态。
魔芋产业发展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制定全市产业发展规划
2017年我市将魔芋列为现代农业十大产品之一,建议制定一个全市魔芋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魔芋产业发展规划,确立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以及相应配套措施,指导全市魔芋产业发展。
二、加大科研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我市在魔芋科研上基本没有资金投入,现有的科研力量主要是市农科院、西南科技大学等少数科研人员,他们以自筹科研经费等方式开展部分研究工作,缺乏系统的、稳定的经费支持和科学研究,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建议政府设立魔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综合全市科研、高校和推广部门,组建魔芋产业攻关小组,系统地开展魔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研究、魔芋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及加工技术研究,以及魔芋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为我市魔芋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薯类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