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17第十四期(油菜田间根肿病防治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17-12-12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组织开展苗期考察活动


12月上旬,绵阳综合试验站全体成员陪同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程晓辉博士、四川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刘勇研究员、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刘定辉研究员先后对三台县和安州区以及苍溪、剑阁、蓬溪等5个试验示范县进行了苗期现场考察和评比活动。根据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十三五”的要求,考察组成员实地察看了各示范县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示范片、油菜减肥减药试验、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试验落实情况,调研了各示范县根肿病、菌核病发病情况,对农民、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开展油菜生长情况的问卷调查,认真听取了各示范县负责人关于油菜生产和试验示范进展的工作报告,试验站成员及各县代表根据田间实施、实际长势、工作汇报等环节对每个示范县的工作做出了细致评价并给予评分。

今年各示范县均开展了1000亩以上的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今年由于各地湿害严重,油菜长势收到了影响,但是各个示范县根据灾害的具体情况都开展了防灾减灾措施。安州区结合生产条件和生态特点推广了“一基五化”高产栽培技术;苍溪县采用了“六统一分”高产栽培技术;剑阁县采用了“四新”、“六良”高产栽培技术;蓬溪县采用优质油菜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和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对各县开展的创新型栽培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在今年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少。

同时,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针对各示范县的特点和今年气候情况对后期的工作做了安排,要求各县积极组织农户培训,加强油菜苗越冬管理,科学及时追肥和化学除草,适当调整留苗密度,确保油菜优质高产和平衡增产。一定要加强根肿病的普及,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根肿病的危害,减少损失。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油菜研究所  供稿)


油菜田间根肿病防治技术意见


油菜根肿病,俗称“大脑壳病”、“根癌病”。该病是一种重要土传病害,主要危害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根部,主根或侧根膨大成纺锤状或形成不规则形的肿瘤。发病初期地上部分生长迟缓、短小,基部叶片中午有萎蔫现象,早晚可恢复,后期基部叶片逐渐变黄死亡,严重时整株死亡。在我国四川、湖北等地均有根肿病的发生,其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其防治是一种世界性的难题,给农民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绵阳地区在今年9月以来持续阴雨,田间湿度较大,为根肿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通过对绵阳油菜试验站的三台县、安州区、苍溪县、剑阁县、蓬溪县等5个示范县进行病害发生调研,发现三台县今年有根肿病的发生,并以三台县黎曙镇的病情最为严重,但是当地农民对该病害一无所知,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病害,为此绵阳农科院油菜所专门赶到现场进行指导,指出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并结合田间实际提出几点主要防治措施:

一、轮作

建议采用轮作方式,采取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可以一定程度减轻病害。

二、调节和增加土壤的PH值

增施石灰降低土壤酸度,使土壤碱化可以降低根肿病的发生。

(一)在移栽前1周,配合整地每亩均匀撒入石灰,连续撒4-5年,并使之与土壤充分混合。沙质土壤用量少,黏重土壤用量多。一般每亩用50-70Kg石灰,或每亩100-150Kg消石灰。

(二)在种植后进行穴施,每穴25g。

三、降低土壤湿度

采用高厢栽培,开深沟排湿,勤中沟,勤除草,降低田间湿度。

四、科学施肥

提倡科学施肥,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注意减氮控磷补钾,增强油菜的抗病能力。

五、化学防治

(一)种子处理,用10%氰霜唑(科佳)悬浮液剂10-20倍液进行药剂拌种,晾干后播种。

(二)苗床处理。如果无法找到无病区的苗床,在有病区育苗,采用1500-200倍氰霜唑溶液浇透苗床然后播种。或者采用2000倍氟啶胺(福得帅)溶液浇透苗床然后播种。

(三)移栽前对大田消毒灭菌。使用氟啶胺2000倍溶液喷雾后混土,进行土壤消毒。

(四)移栽时药剂灌根。用10%氰霜唑(科佳)悬浮液剂1500-2000倍液作为定根水浇根,10-15天再浇一次。

(五)生物防治。育苗时用芽孢杆菌灌苗床一次,移栽时用芽孢杆菌浸根后再定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油菜研究所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