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研动态2017第九期(江油附子及其种源(乌药)后期管理要点)

发布时间:2017-06-07

江油附子产业发展座谈会暨附子专家大院揭牌仪式在江油市成功举行

 

5月27日,江油附子产业发展座谈会暨附子专家大院揭牌仪式在江油市太平镇普照村举行,绵阳市政协副主席沈其霖、江油市委、省农业科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市农业局、江油市科工局、农牧局、太平镇、绵阳市农科院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共50余人出席会议。

在座谈会上,参会代表就江油附子产业发展和附子专家大院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江油附子的产业发展。绵阳市政协副主席沈其霖同志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对江油附子产业如何顺利推进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座谈会后,绵阳市政协副主席沈其霖、江油市委副书记钟培共同为江油附子专家大院进行揭牌。

江油附子专家大院依托绵阳市农科院、省农业科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等科研技术平台,选派了8名中药材技术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将研究农村经济、中药材资源、品种选育、植物保护、土壤营养和规范种植等多个领域。并根据江油附子种源繁殖特点、种植环境条件和药材品质要求,开展品种种质创新、成果示范推广、人才提升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专家大院负责人、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陈杰表示,专家们将长期驻守附子专家大院开展各类服务,通过以专家大院为载体,建立起科技成果服务三农的融合机制,形成解决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服务新模式,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进农民家”,努力实现“带动一个特色产业、助力一方经济发展”的建设理念。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江油附子及其种源(乌药)后期管理要点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江油市江彰平原为其道地产区,四川盆地西北海拔1000-2000米山区为其种源产地。江油附子收获时间为6月下旬,种源收获时间为11月下旬。进入6月后,由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附子及其种源都存在很大的病害发生风险,特别是江油附子道地产区,6月中上旬是防病保产的关键时期。因此,分别就江油附子道地产区和种源地田间管理提出建议。

一、江油附子道地产区

1.灌水管理

若遇到连续7-10天无降雨或降雨量偏少,土壤表层发白,应全田串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程度,以利于植株子根膨大发育。若雨水较多,应注意及时清沟排水,防止厢面过湿。

2.病害防治

进入6月后,细菌性根腐病和白绢病是危害附子的主要病害,严重时可以造成附子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化学防治的主要方法:6月10日前,用25%戊唑醇乳油加40%菌核净加3%中生菌素1000倍液喷雾处理,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植株调整

祛侧芽工作需要持续到6月中旬,能够提高植株产量,需要注意的是收获前10天将不再进行祛侧芽工作。

4.除草

进入6月中旬后,收获前10天将不再进行田间除草工作。

5.收获

一般选在夏至节后收获,应该尽量选择晴天进行收获。

二、山区种源产地

1.病害预防

种源地霜霉病、灰霉病等叶面病害会将会持续到8月下旬,需要每月轮换喷施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类、25%粉锈灵、乙铝锰锌、50%烯酰吗啉等药物,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病害发生。

7月中旬后是白绢病、细菌性根腐病等乌药的毁灭性病害发生的高峰期,需要引起广大种植户的高度重视。进入6月后,要特别注意观察田块,若晴天发现有植株“垂头”萎奄的现象,则有可能发生白绢病,可通过刨开此植株根部土壤确定植株是否发病(发病植株根部发黑,周围有白色菌丝,后期形成像油菜籽一样的黑褐色菌核)。如若发病,应及时对发病植株进行拔除处理,并用石灰铺撒在病株周围。白绢病的防治可以采用25%戊唑醇乳油加40%菌核净加3%中生菌素1000倍液喷雾,20天一次,连用3次,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2.打尖处理

7至8月,待乌药植株苗高长至80-90厘米,叶片12片左右,可去除乌药植株的顶端新芽,以利于营养物质更多的向根部输送。待去除植株顶端后,侧芽就会很快生长起来,应只保留一个侧芽向上生长,其余侧芽及时去掉,并注意每周至少进行去侧芽工作1-2次,直到9月底结束。

另外,可以根据植株的长势,对植株越高的就要越早打顶,最终使得整块田的植株高矮基本保持一致。

3.后期除草

7月底之后,不能再进行徒手拔草操作,只能选用镰刀或锄头对杂草进行割除,以防止形成地面形成土坑遇雨天积水。

4.收获

10月底至11月中旬可对乌药植株进行收获。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