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动态2017第六期(我院小麦育种专家李生荣研究员荣获第七届绵阳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四川省2017年度农业专家服务团产业扶贫春季服务行动—秦巴山片区第一小组工作启动会顺利召开
3月17日,按照川农业函〔2017〕107号文件精神,由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四川省2017年度农业专家服务团产业扶贫春季服务行动—秦巴山片区第一小组工作启动会”在绵阳市农科院召开。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副处长陈德全、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王秀全、副院长赵雄伟、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军、四川省玉米创新团队、食用菌创新团队以及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陈德全副处长传达了全省农业产业扶贫攻坚“春季攻势”启动仪式及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会的会议精神,并介绍了省农业厅关于农业产业扶贫春季攻势行动的总体安排部署。他指出农业产业扶贫作为将扶贫工作由输血功能变为造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手段,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农业专家服务团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为满足各市、县、乡的农业技术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各参会单位均表示将充分发挥农业专家服务团的技术优势,组织各级农业专家服务团加入贫困县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在贫困县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户,并加大专家服务团在贫困县开展巡回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活动的力度。会议成立了农业专家服务团产业扶贫春季服务行动—秦巴山片区第一小组工作领导小组,并就春季服务行动的工作内容、工作机制、检查及考核办法等内容研究、商讨,制定出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会议最后,陈德全副处长希望各成员单位,依托自身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丰富的科研成果,积极为平武县、青川县、平昌县等14个贫困县提供技术资源和服务,力争做到各级分级全覆盖,助力贫困县早日脱贫。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党政办公室 供稿)
我院小麦育种专家李生荣研究员荣获第七届绵阳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3月21日,绵阳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长虹技术中心隆重召开。大会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总结了2016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表彰了“第七届绵阳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绵阳市科技进步奖”、“绵阳市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获奖单位和个人。
绵阳市农科院作为绵阳市唯一专业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综合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服务的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为绵阳农业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持,在本次科技创新大会上获得3项成果奖励。特别是小麦育种专家李生荣老师研究员荣获的“第七届绵阳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和《国审高产抗病优质弱筋小麦品种绵麦367和绵麦51选育及产业化》荣获的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创我院获市级科研奖励新高。
李生荣研究员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小麦科研团队,继承和发扬冯达仕精神,率先提出了“品种商品性育种”理念,集成创新了“四同步一交叉”育种技术和方法,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各级成果奖励29项,育成39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引领了四川小麦育种和小麦产业发展,确保了“绵阳号”小麦品种在国内的优势地位,成功担当起全国小麦改良西南分中心的工作和责任。育成品种推广6亿多亩,创经济效益100多亿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国审高产抗病优质弱筋小麦品种绵麦367和绵麦51选育及产业化》是小麦研究所针对四川麦区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小麦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采用“四同步一交叉”育种技术和方法,育成高产抗病优质弱筋小麦品种绵麦367和绵麦51。同时,结合相关农业重大项目,联合种业企业、面粉加工企业开展一系列研究,通过采用“科研+企业+基地+农户+加工+市场”产业化运行模式,研发出专用面粉系列新产品,加速了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提高了小麦产业化程度,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新增纯收益6.5亿元。真正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为小麦科研、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此项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科技管理科 小麦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