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16第十期(我市春早熟茄子栽培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16-11-18

我市春早熟茄子栽培技术要点

我市具有春早、冬暖、无霜期长的特点,适宜春提早茄子栽培。茄子冬育春苗采用大棚栽培,可提前其成熟时间,一般比常规栽培的提早1~2个月上市,经济效益可成倍提高。近年来,我市蔬菜种植户推广大棚春早熟茄子栽培,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也出现了品种选择不合理、苗子受冻害、定植后病虫害管理及保花保果技术不当影响种植效益等问题。近阶段正是大棚茄子早熟栽培管理的育苗的关键时期,本文重点介绍绵阳平坝区域早熟茄子大棚栽培技术措施。

1.品种:选用抗病、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如:万吨早茄、万吨长茄、黑大棒、佳人等。

2.播种时期:10月上、中旬。

3.用种量:亩用种量15~20g。

4.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入55℃热水中浸种15分钟,不断搅拌,至30℃时浸种6~8小时。

5.培育壮苗

5.1 育苗设施:选用温室、大棚、阳畦、温床等育苗设施。

5.2  育苗基质:由草炭、珍珠岩和蛭石均匀混配制,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无虫无草无病菌,具有一定的基础营养。

5.3  苗床消毒:每m3营养土用50%的多菌灵80g。

5.4 播种:撒播,每m2苗床播种10g。

5.5  假植:茄苗两叶一心时,进行一次假植,控制苗床湿度,防治苗期病害发生。定植前须通风炼苗,为定植做好准备。

6.定植

6.1  施肥扣棚:深翻炕土整地施肥。秋冬季节将土壤深翻25~30cm,炕土,可改良土壤物理结构和杀灭土中越冬病虫。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kg~3500kg,过磷酸钙50kg~l00kg,硫酸钾10kg~l5kg。1月上中旬扣棚,棚内整地深沟高畦,厢宽1.4m包沟。

6.2 定植

6.2.1 定植时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抢冷尾暖头定植。

6.2.2  定植方法: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80cm,窄行行距60cm,株距40~50cm,每667m2栽植密度1900~2400株。栽前厢内中沟灌足底水后覆盖薄膜。坐水移栽或移栽后灌定根水。

7.田间管理

7.1  温湿度管理:一般以25℃以上为宜,如果温度低于20℃,则生长速度明显降低。但是也不宜超过35℃,在定植后的7~14天,可适当提高棚内的温度及湿度。但此后温度应控制在25~30℃,保证茄子适当的生长速度。

7.2 保花保果:第一朵花开放时,用2000~2500倍果霉清保花保果,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降低浓度。

7.3  植株调整:采用双干整枝的方法。门茄开花时,打去门茄以下拟留侧枝以外的所有分杈。及时摘除老叶、病叶。

7.4  肥水管理:定植时浇灌定根水,缓苗后浇灌稀粪水提苗。采用膜下滴灌,不使用明水漫灌。门茄坐果后,选晴天上午灌水,每隔10~15天追一次肥水,追肥以磷钾肥为主,每次追磷酸二胺15~20kg或硫酸钾10~15kg,交替进行。

8.病虫害防治

8.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适龄壮苗和采用嫁接苗;严格实施轮作制度;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科学施肥和灌溉,合理密植,培育健壮植株,促早封垄,及时拔除病重株,摘除病叶、病果,带出田间或棚室外烧毁或深埋;清洁田园,深翻炕土,减少越冬病虫源。

8.2  物理防治:大棚栽培盛夏棚室密闭高温消毒;田间悬挂黄板诱杀防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田间铺银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覆盖防虫网防虫防病;人工摘除害虫卵块和捕杀害虫。

8.3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瓢虫,草蛉、蚜茧蜂等对蚜虫自然控制。Bt乳剂、阿维菌素等防治棉铃虫、  烟青虫。积极推广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索、微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

8.4 化学防治:防治主要药剂参照表1和表2。

9.采收:当茄子萼片与果实相链接部位的白色(淡绿色)环带不明显时应采收。

表1  茄子主要病害药剂防治目录

表2  茄子主要病害药剂防治目录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蔬菜研究所 供稿)


四川盆地西北山区乌药(附子)栽培技术规程

 

一、种前准备

1、选地

略带坡,有机质含量高的阳坡砂壤土最佳,上季作物最好是玉米。

2、整地及底肥施用

(1)种前1个月,砍倒上季玉米秸秆;

(2)种前7-10天,用百草枯或草甘膦250倍液除草;

(3)种前2-3天,根据土壤肥瘦程度,每亩用发酵油枯60-120kg,三元复合肥40-70kg,均匀撒入田块,耙平。严禁使用未腐熟动物粪便做底肥。

3、选种

以凉山1代种作为种源最佳,产量高抗病性好,每亩用种量150-200kg。

二、下种及出苗前管理

1、下种时间及种源处理

11月下旬下种最佳。下种前应用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消毒30-60分钟。

2、开沟

按厢宽80cm开沟,形成深7-10cm(海拔越高越深),底部宽20cm的种沟。

3、下种

沟内种根按交错排列摆放两排,注意种根芽口朝外平放。按厢宽50cm垒厢,同时形成排水沟。

4、种后防草

垒厢后,用90%乙草胺乳油(禾耐斯)800倍液喷雾封闭杂草种子。

5、出苗前除草

次年2月底3月初,乌药出苗前(芽已经伸长但差2-5cm出土),用百草枯250倍液杀灭田内杂草。

三、出苗后管理

1、病害预防

3月下旬至4月初,出苗整齐,苗高5-10cm后,用25%粉锈灵800倍液喷雾,预防霜霉病(灰苗病)。

此后每个月用多菌灵或百菌清800倍液喷雾1-2次,进行病害预防。

白绢病是乌药的毁灭性病害,要引起高度重视。进入6月后,要特别注意观察田块,若晴天发现有植株“垂头”萎奄的现象,则有可能发生白绢病,可刨开此植株根部土壤确定是否发病(发病植株根部发黑,周围有白色菌丝,后期形成油菜籽一样的黑褐色菌核),若发病,应及时拔出,并用石灰铺撒在病株周围。

2、垒厢防草追肥

4月中旬后,苗高30cm左右,人工垒厢,使厢面加高2-5cm,并略呈脊背型。同时进行人工除草,除草完后用90%乙草胺乳油(禾耐斯)800倍液喷雾封闭杂草种子。

若苗情不好,偏瘦偏黄,可在垒厢前10天每亩用复合肥10-30kg

追肥,并结合叶面肥使用,增强苗势。

3、打尖

7-8月,苗高80-90cm,叶片12片左右,可去除乌药植株顶端,并及时去除侧芽,以利营养物质向根部输送。注意每周至少进行去侧芽工作1-2次,直到9月底。

4、收获

10月底-11月中旬可进行收获。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