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16第八期(市农科院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绵香1S顺利通过了四川省技术鉴定)

发布时间:2016-09-18

川北丘区旱地新型两熟玉米全程机械化观摩暨机收现场会在我市顺利召开

9月12日,为切实促进川北丘区旱地新型两熟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四川省玉米创新团队在三台县建设镇干坝王村召开了川北丘区旱地新型两熟玉米全程机械化观摩暨机收现场会。省农业厅科教处、省农技推广总站、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绵阳市农业局等相关领导及专家莅临指导。绵阳综合试验站各示范县农业局分管领导、技术骨干、乡镇农技人员和新闻媒体相关人员等共计50余人观摩了示范基地和机收现场。

与会领导及代表首先参观了川北丘区旱地新型两熟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该基地是由绵阳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结合本区域旱地耕作改制、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等发展趋势,以“一机两改一保障”为核心,立足本区域新型两熟制全程机械化生产实际,集成示范了农机具选型配套、秸秆还田及配套耕作技术、夏播机播品种筛选、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玉米抗旱技术、中低产田玉米增产技术等内容。随后,与会专家还观摩了夏播玉米的机械化粒收现场,并对此次粒收的效果及可行性进行了现场评测。

此次现场会充分展示了川北丘区旱地新两熟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和相关产品,对促进类似区域的玉米全程机械化推广应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专家们一致认为川北丘区夏播玉米进行机械化粒收是可行的,节本增效明显。建议进一步在夏播宜机品种鉴选、适度增密、适期晚收等方面进行优化,加快夏播玉米机械化粒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玉米研究所 供稿)

全国水稻专家齐聚绵阳安州区现场考察超级稻新品种、新技术

8月16日,为进一步加强水稻产业各技术领域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水稻产业技术进步,推动水稻生产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水稻专家齐聚绵阳市安州区,在绵阳市农科院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进行超级稻新品种、新技术的现场考察。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程式华研究员,谢华安、颜龙安和张洪程三位院士同行考察。位于安州区的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是由我院提供技术指导,采用集中育秧、机械化和人工插秧相结合、利用性诱剂等绿色综合防控手段,开发优质稻米品牌、提高种粮效益。

本次现场考察会得到了参会专家的高度赞赏,程式华研究员表示“这次的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对推进我国水稻向优质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绵阳作为全国杂交水稻种植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此次来绵考察,绵阳水稻品种多、技术新,可以向全国普及推广。”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水稻研究所  供稿)

市农科院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

绵香1S顺利通过了四川省技术鉴定

8月中旬,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选育的绵香1S进行了田间技术鉴定。专家组考察了绵香1S的田间表现,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查阅了有关技术资料,经质疑和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绵香1S来源及选育过程清楚,植株整齐一致,遗传性状稳定,是一个与生产应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有明显区别的两系杂交水稻新不育系。

该不育系是针对四川省常年阴雨寡照,杂交水稻制种花期温度较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差、风险大等问题,历经10余年不断研究,选育出的适宜在四川生产的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这也是我院及我市选育通过技术鉴定的第一个两系不育系。

绵香1S由于不育起点温度低(23℃)、不育稳定期长(35-68天),打破了两系杂交稻不易在四川安全制种的限制,为四川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水稻研究所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