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16第三期

发布时间:2016-03-15 来源: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于麦冬种植的调研和建议

2016年麦冬已于2月陆续开始采收,为充分了解今年麦冬道地产区生产,收获、销售等产业发展情况,绵阳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对绵阳市三台县永明镇、花园镇、老马镇、芦溪镇等地进行了考察。
一、麦冬采收加工情况

麦冬采挖通常在3月10号左右开始,4月20日左右结束,主要集中清明节前后半月时间,选晴天收挖,摘下麦冬块根洗净泥沙,直接出售或者晒干销售。

今年药农从2月下旬提前开始采挖,以期避开劳力高峰,降低请工成本,致使药材品质欠佳。据了解,今年麦冬亩产鲜货700—1300公斤,普遍在1000公斤/亩左右,产量与往年差异不大,个别农户反映今年产量有所下降,分析主要是多年连作,低温冻害原因,以及生产过程的水肥管理、多效唑使用不当等原因所致。

麦冬采挖后,洗净泥沙,可选择晒干或烘干两种方式处理:晒干,干燥至七、八成干后去掉须根,再完全晒干。搓后又晒,晒后又搓,反复多次,直到除去须根为止。然后用自动风选机或震荡式分选机器进行吹掉须根和筛选定级。烘干:可用40—50℃的文火烘15—20小时,取出放几天,待内部水分向外渗,再烘至全干,采用小型机器搓打掉须根,筛去须根和筛选定级。 
二、市场行情

现三台麦冬交易主要集中在三台县花园镇涪城麦冬花园专业市场,交易时间早上6:30到11:00,今年麦冬市场价较去年下降较多,交易价格在30—48元/公斤。三台麦冬走货主要以统货为主,走货量最大、最快的规格是中统货和药厂货,但中统货和药厂货麦冬个体饱满度不足,色泽较差,干燥程度不足,发霉现象多,品质较差。据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反映,去年当地药商贩存货较多,麦冬供大于求,导致目前麦冬收购价格不理想。交易市场上货源主要来自小规模种植户和当地小药商,麦冬以鲜货出售方式为主。鲜货价格在6- 9元/公斤波动,同比去年20元/公斤下降了50%以上。
三、栽种情况

麦冬生长周期为一年,一般是采收后立即栽种,隔年3月可以收获。麦冬种植人工成本较高,总成本大约在5000元/亩。调查发现今年种植麦冬收入相比去年有所减少,个别农户出现亏损现象。受市场供需影响,多数农户很难跳出“涨价跟风扩种,跌价当年减种”的怪圈,导致麦冬在当地栽种面积变幅较大,鉴于今年的价格遇冷,预计麦冬种植减少面积在三分之一左右。
四、发展建议

针对目前麦冬生产上出现的问题和市场行情,现提出以下建议:

1、适时采挖,保证麦冬产品质量。麦冬传统采收期为清明节前后,考虑劳动成本和市场情况,药农甚至提前一个月采挖,致使麦冬的药效成分积累不足,影响用药安全。麦冬最佳采收期为清明节前后半月,考虑药材品质和农村劳力情况,建议提前至3月10号开挖最适,不宜采挖过早。

2、目前麦冬价格遇冷,农民栽种积极性受挫,药农普遍计划种植面积减少一半。考虑麦冬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建议当地药农采取轮作方式适当减少栽种面积,有条件的大户和专合组织可适当存货,科学合理规避市场供需带来的不利影响。

3、交易市场上麦冬品质参差不齐,存在畸形麦冬、带病麦冬等次品夹杂现象,有采购商反映,近年麦冬品质受当地俗称“红根病”的病害影响,根部腐烂较重,再加上麦冬栽种中用药用肥不当,尤其是多效唑类生长调节剂的滥用,致使麦冬外观性状也发生变化,品质好坏不一。鉴于以上原因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健全相应的质量检测机制对麦冬品质更有序管理和客观评价,以保障麦冬产业可持续发展。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绵阳市农科院扎实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为贯彻落实市委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专题会议精神,确保2016年参与市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开春伊始,市农科院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前往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综改区)对涉农企业、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结合调研情况,于2月25日与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综改区)指挥部举行了对接会,探讨产业扶贫工作。三台县农委、农业局、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相关镇村负责人、涉农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对接会上,双方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就如何开展科技扶贫工作进行了探讨,达成四点共识:一是双方确定专人,建立联系工作机制;二是根据产业技术“供需”要求,共建产业技术信息平台和农业科技专家工作站;三是加强优良动植物种苗的引进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四是双方约定定期召开类似技术需求和专家服务对接会。

会后,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综改区)指挥部组织涉农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对技术需求进行了征集,已梳理出涉及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需求10余项。市农科院正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研究,予以解决。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