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15第十期

发布时间:2015-12-28 来源: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于加强油菜冬季田间管理的建议

入秋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和印度洋海温偏高的持续影响,气候对油菜生产影响较大。9月份降雨多达22天,比同期偏多5天,降水量高达180毫米,比同期偏多41%,加上油菜前作绝大多数是水稻,因而田间积水多,整地困难,湿害普遍较重。到了10月份,气温比常年偏高1.4℃,出现了少见的连续21天晴热少雨天气,妨碍移栽油菜的成活返青和直播油菜的播种出苗,致使部分田块油菜弱苗,草害加重。进入11月,气温继续升高,比常年偏高1.9℃,油菜生长迅速加快,大面积长势不错,旺长田块增多,部分田块出现早花。

为了更好地为本区域油菜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结合四川省创新团队成员,于2015年12月上旬对绵阳市的安县、三台、梓潼,广元市的剑阁、苍溪,遂宁市的蓬溪等县的油菜生产进行了现场考察。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暖冬多湿,大面积油菜长势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为此,提出加强油菜冬季田间管理的几点建议,供参考。

1、旺长问题。由于早播早栽,肥料充足,部分移栽油菜长势过旺,封行期提前,叶色深绿,叶片大而上翻,单株绿叶数达到11片以上,直播油菜中,用种多、出苗好的田块,呈现叶片拥挤,有的提早抽薹。针对这种情况,在“元旦”前后,油菜抽薹10厘米高时,喷施120—150PPM的多效唑,抑制油菜旺长。

2、早花问题。因为气温偏高,油菜生长速度加快,早花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采取补救措施。一是及时摘苔,抑制顶端生长,减少营养物质的无效消耗,促进有效分枝的形成。对于长势中等以下的田块,摘苔后及时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促使伤口愈合,多发分枝。二是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通气性,切断部分油菜根系,适当推迟油菜的生育进程,促使稳健生长。

3、弱苗问题。油菜播栽期间,因为田间湿度大,整地困难,播种推迟,出苗不好,又遇干旱,由此造成一定的弱苗面积。应当抓住年前气温在6℃以上的有利时机,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油菜生长发育,为油菜高产打下可靠的基础,一般以亩施尿素2.5—3公斤为宜。

4、草害问题。受气候条件和田间墒情的影响,对没有进行封闭除草或者封闭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要尽量减轻草害,每亩用高效盖草能20-30毫升兑水30公斤结合新高脂膜500倍液喷施除禾本科类杂草,每亩用30毫升高特克兑水30公斤或者每亩用10%草除灵乳油150至200毫升兑水30公斤喷施除阔叶杂草。选择在气温10℃以上的晴天露水干时施用效果好。

5、防寒问题。实践证明,冬季气温较高的年份,往往伴随着倒春寒严重。因此,从促进油菜花芽分化,增加有效分枝,提高油菜抗寒能力,实现油菜高产稳产的角度,施用硼肥是一项经济高效的技术措施。可在油菜抽薹10厘米左右时,选择在晴天露水干时叶面喷施硼肥,达到抗寒防冻、增枝增角的目的。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油菜研究所  供稿) 

油菜品种绵油33通过新疆春油菜审定

为使油菜生产上新台阶,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与品质育种研究相结合,不断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油菜新组合,大力推广双低优质杂交油菜,对于推动油菜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食用油品质和提高饼粕利用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1995年用双低品系95-15-3与中双821×绵恢6号的F1进行复合杂交转育,经过6年9代选育,于2001年育成核不育恢复系绵恢95-3。2001年将绵11AB-1与保持系绵7MB-1组配,2002年育成双低核三系不育系绵11MA-1,其不育株率稳定达到90%以上。2003年用绵11MA-1与绵恢95-3组配成核三系双低杂交新组合绵油33。2008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品种审定。

该品种2012年新疆区试亩产193.68公斤,较对照新油17号增产3.03%。2013年区试亩产227.92公斤,较对照新油17号增产11.58%。2012-2013年平均亩产210.8公斤,较对照新油17号增产7.4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比对照新油17号增产达显著水平。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9.32公斤,较对照新油17号增产7.67%。

绵油33属甘蓝型双低中熟杂交种,苗期长势中等,叶片中绿色,叶缘浅锯齿,苗期半直立,茎和叶有蜡粉无剌毛。蕾苔期长势较繁茂。花黄色粉充足,花期茎绿色。生育期117天,株高150.12厘米,分枝高度51.32厘米;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中,单株产量17.19克、单株角果数266.17个、角果粒数23.71粒、千粒重3.77克。病虫害抗性与当地主栽品种的抗性相当。突出特点是:角果多,品质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鉴定表明,该品种(系)在所有试点均具有适应性,适宜在新疆塔城、乌鲁木齐、昭苏、拜城等地种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油菜研究所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