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15第五期
川西北地区当前水稻田间管理建议
今年川西北地区气候较好,十分有利于水稻生长。目前水稻整体生长较快,秧苗总体的长势、分蘖都好于往年。为了确切掌握水稻具体生长状况,6月中下旬,绵阳综合试验站和四川省水稻创新团队成员先后前往各示范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当前水稻田间管理的对策建议。
调研发现,当前本地区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局部地方(特别是直播水稻)秧苗密度较大,生长较旺、分蘖较多,比较有利于病虫害的发出。二是个别地方栽插较晚,秧苗前期管理不足,长势较差,不利于构建高产苗架。为此,我们建议:
一、对长势较旺、分蘖较多的田块,特别是梓潼、江油的直播水稻,要及时放水晒田,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以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为主,保持田间通风通气,减少病虫害发生。对某些过旺田块要重晒,控制无效分蘖,有利于稻根深扎,增强防倒能力。
二、做好田间病虫害情况调查,及时进行防治。在调查中,发现某些田块出现了螟虫危害,要加强病虫害动态调查,开展统一防治,尽力减轻病虫危害损失。
三、对栽插较晚、长势差的田块,要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抓住有利天气补施速效氮肥,尽快促进秧苗生长、分蘖,达到高产苗架。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 四川省水稻创新团队 供稿)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陵带队视察
绵阳市农科院蔬菜研发基地
6月30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江陵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了绵阳市农科院蔬菜研发基地。
江陵副主任一行实地察看了蔬菜研发中心阳台蔬菜展示大棚,番茄全国区试试验地,小番茄全国区试试验棚,茄子、苦瓜品种筛选试验地及豇豆耐寒品种筛选试验地,参观了蔬菜专家大院和农产品检测中心。视察中,江陵副主任对绵阳市农科院蔬菜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阶段基地如何发展、打造特色品牌提出了具体要求。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蔬菜研究所 供稿)
国家西南区及四川省鲜食甜、糯玉米品质品尝会
在绵阳市农科院召开
6月25日,由省农业厅种子站组织,绵阳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承办的国家南方(西南区)及四川省鲜食甜、糯玉区试参试组合品质品尝鉴定会在我院召开。
由省玉米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元明组成的专家组,按照区试要求,从穗型、粒型、结实性等方面认真考察了参试组合的外观品质,通过品尝对参试组合的气味、柔嫩度、甜(糯)性等蒸煮品质进行了仔细鉴定,最后进行了合议讨论和评分。
会后,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院承担的国家、省级甜糯玉米区试实施质量,勉励相关承试人员再接再厉认真做好国家、省等各级区域试验的后期性状调查、考种等工作。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玉米研究所 供稿)
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蓉18优662高产栽培技术
蓉18优662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引进不育系蓉18A与自育恢复系绵恢662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2011年参加国家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试和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2011)。
蓉18优662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6.8天,比对照Ⅱ优838早熟1.9天。农艺性状优良,株型适中,株高116.4厘米,叶片硬直,穗大粒多,谷粒秆黄色,颖尖紫色。亩有效穗15.1万,穗长25.3厘米,穗平着粒179.9粒,结实率78.6%,千粒重28.3克。米质优,整精米率67.1%,长宽比2.8,垩白粒率9%,垩白度1.5%,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国颁二级优米标准。抗逆性强,中抗稻瘟病,耐热性级别为强,抗冷性级别为抗冷。
蓉18优662由于具有品质优、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强的特点,2014年列入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抗病杂交稻新品种蓉18优662的试验示范”。
蓉18优662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根据蓉18优662植株高大、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的特点,结合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中开展的密度与肥料联合试验结果,提出蓉18优662高产的关键是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保证足够的基本苗和提高结实率的栽培技术建议。
1、适期播种,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各地根据安全抽穗期决定合适的播种期,人工移栽采用旱育秧或塑盘旱育秧,机插秧采用泥浆秧盘育秧。旱育秧可通过适当稀播、加强秧田管理等方式提高秧苗素质,使移栽时带3个以上分蘖。
2、适龄多插,合理密植。适龄插秧可防止秧苗老化,充分发挥低位分蘖成穗优势,秧龄控制在45天以内为宜。人工栽插亩栽1.2万窝左右,穴栽2-3粒谷苗,保证亩基本苗10万以上,以提高最终的有效穗数,行株距以30cm×16.7cm~20.0cm或(26.7cm+40 cm)×16.7cm为宜,栽插密度1.1~1.3万穴/亩;机插秧通过提高栽插密度来保证基本苗,行株距以30cm×13.3cm~16.7cm为宜,栽插密度1.2~1.5万穴/亩。
3、增施磷钾肥,巧施穗粒肥。前期以促为主、重底早追、中期适当控制、后期补施粒肥,以促进返青分蘖和确保后期不缺肥、不早衰,保证足够的有效穗和较高的结实率。可适当增加钾肥用量,预防倒伏,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过钙40公斤,钾肥15公斤,低肥力田块可将纯氮提高至12公斤。氮肥以底肥、分蘖肥、穗粒肥为6:3:1的比例施用,磷肥全作底肥,钾肥分底肥和穗肥两次施用。
4、合理排灌,防止倒伏。返青期深水护苗,分蘖期浅水勤灌,当苗数达18~20万/亩时及时晒田,幼穗分化至扬花期田面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防止倒伏,收获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影响结实率和充实度。
5、加强病虫害防治。抓好各时期病虫害防治工作,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时做好稻瘟病、纹枯病、螟虫和稻飞虱等的药剂防治。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水稻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