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15第四期

发布时间:2015-05-21 来源: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双低高含油率油菜新品种国豪油8号通过高产验收

 

 

    5月8日,由绵阳市农科院选育的双低高含油率油菜新品种国豪油8号,在梓潼通过高产验收。本次验收会由绵阳市科技局主持,特邀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栽培岗位科学家、油菜产业体系秘书长、四川省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绵阳市农技植保有关专家,对梓潼县豢龙乡直播油菜示范片(510亩)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在测产现场,验收组听取了实施情况汇报,并按照四川省油菜高产创建测产验收方法,在示范片内选取有代表性的3块田块,采用5点取样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经田间测定:直播油菜国豪油8号高产示范片平均种植密度38026株/亩,单株角果数154.4个,每角粒数15.6粒,千粒重3.3克,折合成实际产量为256.9公斤/亩。
    该测产结果得到验收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国豪油8号不仅含油率高、品质好,而且产量高,田间表现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合在绵阳市双低油菜产业化生产基地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国豪油8号是绵阳农科院自主选育的、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双低、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其含油率达46.38%。国豪油8号的选育成功,实现了四川省油菜高油育种的重大突破,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油菜研究所  供稿)

 


 

 

川西北丘陵区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

 

产模式现场观摩会在梓潼县成功召开

 

 

 

    为加快油菜“三高”“五化”的产业步伐,开展油菜生产模式的集成创新,推动油菜生产方式的迅速转变,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和综合效益,绵阳综合试验站按照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统一要求,于2015年5月8日在梓潼县豢龙乡成功召开川西北丘陵区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现场观摩会。会议特邀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秘书长李先容、岗位科学家张春雷,四川省油菜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蒲晓斌出席。绵阳市农技推广中心,梓潼、安县、三台、江油、盐亭、涪城、游仙、剑阁、苍溪、蓬溪等县(区)农业局有关领导和科技骨干,绵阳市农科院领导和油菜研究所全体成员,梓潼县各乡镇分管领导和农技人员,以及油脂企业和专合组织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梓潼县农业局局长杨光勇主持。
    在观摩现场,与会人员参观了绵阳综合试验站研究总结的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九大关键技术”实施成效,油菜联合机收和二次机收的5种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观摩过程中,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秘书长李先容充分肯定了这次会议对四川丘陵区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油菜全程机械化是油菜生产模式的集成创新,实现“三高”“五化”是油菜产业发展方向。四川省油菜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蒲晓斌赞扬了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和省创新团队绵阳育种岗位的工作业绩,希望油菜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能更好地促进当地油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油菜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得到了与会人员和当地广大农户的一致认可。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  供稿)

 


 

川西北丘陵区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九项关键技术

 

 

    “十二五”期间,绵阳综合试验站立足川西北丘陵区,以“三高”、“五化”为目标,以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切实抓好试验示范,深入开展模式创新,研究总结出了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九大关键技术,具体为:
    一、选择机收品种
    选用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耐密植、抗倒伏,高产稳产、抗病力较强的油菜新品种,如双低优质品种绵油33、国豪油8号和高芥酸品种绵阳309、绵油328等。
    二、适宜播期技术
    在前作收获后及时开沟排湿,做到“三沟”相通,保持土壤湿度适中,适合出苗。根据品种特性,以9月27日至10月5日播种为宜。
    三、密度调控技术
    按照土壤状况,控制用种量,亩用200-250克,种植密度达到每亩2.5—3.5万株左右。
    四、一次施肥技术
    亩用油菜专用肥N 10-12、P2O5 3-4、K2O 4-5公斤/亩及硼肥1公斤/亩,底肥一次施用。比传统施肥节本省工、营养平衡、有效期长、利用效率高。
    五、精量播种技术
    用油菜直播机或改进后的施肥器播种,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大田。减少操作工序、减轻劳动强度;缩短播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六、芽前除草技术
    免耕油菜在播种前5—7天,喷施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经济有效,操作简便,药效期较长,效果显著。
    七、花期机防技术
    油菜初花期飞机喷施,亩用磷酸二氢钾150g、98%硼砂100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g等混合制剂,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危害,提高结实率。
    八、机械收获技术
    采用联合机收或二次机收,尽量降低损失率,有利于减少用工,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九、秸秆还田技术
    油菜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培肥地力,降低菌核病发生,减少环境污染。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