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14第五期
当前我市水稻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针对我市5月下旬至今雨水较多,气温偏低,日照偏少,田间湿度大的气候条件,结合水稻生产实际,提出当前水稻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一、施肥
目前水稻即将进入孕穗期。追肥要抓好时机,科学施肥。要根据田块苗情长势来追肥。一般水稻节间开始伸长,幼穗开始分化时是追肥的最佳时期。此时是幼穗生长最快和生理机能最活跃的时期。追肥有利于增加颖花数、粒数和粒重。追肥一定要看田看苗。凡地力肥、秧苗长势旺、叶色墨绿的,应少施;反之,则适当多施。
二、管水
田间水分管理要根据田块的实际排灌情况来定。总的原则是以浅水灌溉为主。目前,秧苗即将进入孕穗期,这个时期是水稻一生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因此要充分保证田间水分,确保水稻安全孕穗、抽穗、开花、结实。
三、防治病虫害
由于今年的雨水偏多,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预计稻曲病和水稻纹枯病会偏重发生。主要虫害有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一)防治时期 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掌握防治关键时期是病虫防治的重要一环。7月中下旬是防治二代螟虫、稻穗颈瘟、稻曲病的关键时期,兼顾纹枯病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则应根据当地实际发生情况进行重点防治。重点把握破口前5~7天(防治稻曲病、兼治纹枯病)和破口初期(预防穗颈瘟、兼治二代螟虫)适时防治。对贪青迟熟田,要注意对稻苞虫的防治。
(二)防治措施 针对病虫发生特点,对症下药,积极组织使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做到长短结合、病虫兼治,提倡绿色防控,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稻田养鸭等绿色防控措施,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人畜安全,将病虫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推荐药剂:
1.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 ①三环唑,亩用有效成分量为16.5~22.5克,主防稻瘟病;②纹曲宁,亩用有效成分量为300毫升,主防稻曲病、纹枯病;③6%春雷霉素,亩用有效成分量为40~50克,主防稻瘟病;④30%爱苗EC(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亩用有效成分量为15毫升,主防纹枯病、稻曲病;⑤20%井冈霉素SP,亩用有效成分量为5~7.5克,主防纹枯病。
2.水稻螟虫、稻飞虱、水稻纵卷叶螟 ①40%褔戈WG(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亩用有效成分量为3.2克,三虫兼治;②禾生绿源(甜核•苏云菌可湿性粉剂),亩用有效成分量为30克,主防螟虫、水稻纵卷叶螟;③康宽(氯虫苯甲酰胺),亩用有效成分量为2克,主防二化螟、水稻纵卷叶螟;④毒死蜱,亩用有效成分量为48克,主防二化螟、水稻纵卷叶螟;⑤10%烯啶虫胺水剂,亩用有效成分量为30毫升,主防稻飞虱;⑥吡虫啉,亩用有效成分量为2~3克,主防稻飞虱。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水稻研究所 供稿)
绵阳市农科院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成功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7月2日上午,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在平武县平通镇(绵阳市农科院畜牧研究基地)举行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的签字仪式。省畜科院副院长蒋晓松、绵阳市农科院院长王秀全、副院长肖龙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仪式上,双方就解决制约区域畜牧业发展关键问题进行合作攻关、建立联合专家服务站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等主要合作内容进行了确定,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对已开展的《平武大山红土鸡(暂定名)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和示范》项目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协议的成功签订,进一步加强了省市间科技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发挥双方优势,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提高绵阳市农科院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提高为地方畜牧经济发展和服务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畜牧研究所 供稿)
绵阳市农科院与北川县兴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成功签订院企合作协议
为促进我市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提升企业马铃薯种薯生产规模与能力,增强我市马铃薯产业化开发水平,6月30日,绵阳市农科院与北川县兴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北川成功签订院企合作协议。
该协议以构建“马铃薯三级种薯”良繁体系研发平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的,通过整合绵阳市农科院薯类研究所与兴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基础设施等条件,开展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原种与商品种薯生产。
此项协议的成功签订,既体现了我院积极响应中组部等10部委《关于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及科技部等5部委《关于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也体现了我院以实际行动切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为地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薯类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