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14第六期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
工作进展突出,成效显著
根据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的统一部署,绵阳综合试验站以服务川西北丘陵区为中心任务,按照“三高”(高产、高抗、高效)“五化”(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目标要求,突出“试验示范”和“综合”的工作特点,依托项目实施的三台、安县、梓潼、剑阁、苍溪、蓬溪等6个示范县,积极开展新品种展示,轻简化栽培研究,技术集成示范,全程指导服务,大力推动油菜产业化的发展,工作进展突出,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以来,绵阳综合试验站在品种选育方面,积极筛选适宜川西北不同生态区种植的油菜新品种,其中以绵油33、绵油88、国豪油5号为主推双低优质品种,以绵油15、绵油309、绵油328为高芥酸基地首选品种。在技术研发方面,研究总结的油菜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累计成片示范22.8万亩,平均亩产215公斤,比当地大面积平均增产20%以上。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方面,依托院县合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狠抓技术组装配套,农艺农机结合,突出“十项重点技术”的集成和推广,提升了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益。如:在三台召开的长江上游区油菜“五化”机收现场观摩会,加快了油菜机收的推广步伐,示范县年推广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促进了油菜产业的规模发展。
为了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加速油菜产业发展,7月下旬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在示范县召开了工作总结会。会议决定,2015年在“集中精力,狠抓落实,综合集成,共创佳绩”上狠下功夫,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新品种高产展示,特别是加大对国豪油8号、川油46等高油品种的宣传力度。二是切实抓好高产示范,通过精心组织,技术组装集成,分别在安县(优质油菜)、三台(高芥酸油菜)落实万亩高产示范片;在苍溪、蓬溪安排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1000亩以上;在剑阁、梓潼建立油菜机收示范片500亩以上,接受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现场验收。三是深入基层,培训技术骨干,释疑解难,做好全程服务。四是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领带动作用,在示范县实现机收率10%以上,损失率8%以下,为绵阳综合试验站全面完成“十二五”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地方油菜产业稳步发展和食用油安全供给做出新的贡献。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郭子荣 李迎春 供稿)
绵阳市农科院与平武县人民政府成功签署院县科技合作协议
7月28日,绵阳市农科院与平武县人民政府在平通镇签订院县科技合作协议。市农委副主任车维知、市农科院院长王秀全、副县长熊仪江参加签约仪式。按照协议,双方将在山区畜禽养殖和种植业的品种选育筛选和技术示范培训、技术服务和适宜山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合作。
院县合作协议的成功签订,将进一步促进绵阳市农科院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积极作用,为平武县畜牧业、种植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平武县农业发展。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畜牧研究所 供稿)
绵阳市农科院蔬菜科研人员参与江油市九岭镇果蔬技术培训
7月中旬,受我市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江油市九岭镇党委,政府的邀请,绵阳市农科院蔬菜所科研人员参加了九岭镇组织的“践行群众路线、送实用技术下乡”活动,对江油市九岭镇果蔬种植户开展了为期3天的栽培技术培训。参与培训的人数300余人。
根据九岭镇党委政府及果蔬种植户的要求,蔬菜所科研人员在九岭镇全镇五个点九个村开展了豇豆、辣椒、茄子、番茄、黄瓜、折耳根、莲藕、韭菜等蔬菜的栽培技术咨询与培训,重点对蔬菜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大棚蔬菜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和葡萄栽培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讲解,同时细致、耐心地解答了蔬菜种植户提出的问题,使前来接受培训的蔬菜种植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受到了九岭镇政府和蔬菜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蔬菜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