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14第七期
油菜高产高油突破性品种国豪油8号选育成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油消费量的逐年增加,油菜生产总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低芥酸、低硫苷”双重指标下,选育优质、高产、高油相结合的油菜新品种,不仅是油菜育种研究的攻关任务,也是油菜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针对这一情况,绵阳市农科院油菜研究所应用自创的“核三系”杂优利用方法,将远缘聚合杂交与品质筛选技术相结合,将产量育种与品质育种有机统一,成功选育并于近期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油菜新品种——国豪油8号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双低、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国豪油8号的选育成功,实现了四川省油菜高油育种的重大突破,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油菜新品种国豪油8号的突出特点为:
1、高产高油:国豪油8号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含油率达到46.38%,是截止目前我省通过审定的油菜品种中含油量较高的。2012、2013年参加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0.12公斤,比对照品种德油6号增产9.09%。其中2013年平均亩产菜籽180.39公斤,亩产菜油83.85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德油6号增产11.19%和25.62%,均居试验第1位。
2、品质达标: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种子芥酸含量0.3%,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0.27μmol/g饼,符合国家双低优质品种标准。
3、性状优良:该品种全生育期216天,与对照品种德油6号相当,属于半冬性品种。株高198.8cm,单株有效角果数475.9个,每角粒数15.6粒,千粒重 3.84克。株型紧凑,抗倒性好,抗、耐菌核病,适合机械收获。
4、适应性广:该品种适合在四川省的平坝和丘陵地区推广种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蒙大庆 刘念 供稿)
绵阳市农科院选育的两个紫薯新品种先后通过审定
近期,由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薯类研究所选育的高花青素甘薯新品种——绵紫薯9号和紫色甘薯新品种——绵渝紫11号,先后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和四川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审定。
绵紫薯9号作为绵阳市农科院首个通过国家鉴定的高花青素型紫色甘薯新品种,花青素含量55.97mg /100g鲜薯。其品种特性为萌芽性好,中长蔓,分枝数8个左右,茎蔓中等,薯形纺锤,紫皮紫肉,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大中薯率较高,食味较好;耐贮藏。两年区试平均亩产2041.35公斤,比对照增产20.16%;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330.4公斤,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30.19%。该品种高抗茎线虫病,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感黑斑病,感Ⅰ型、Ⅱ型薯瘟病,适宜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贵州、江西、浙江和江苏南部适宜地区种植。院县合作协议的成功签订,将进一步促进绵阳市农科院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积极作用,为平武县畜牧业、种植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平武县农业发展。
绵渝紫11号是绵阳市农科院第二个通过审定的紫色甘薯新品种,属紫肉食用型甘薯品种。其品种特性为顶叶绿色,成熟叶心脏型,叶片绿色,叶脉绿色,叶片大小中等;株型匍匐,蔓长中等,蔓绿带紫色,单株分枝4-6个;薯块纺锤形,薯皮浅紫红色,薯肉紫色,单株结薯数4-6个,鲜薯亩产1700公斤左右;薯块烘干率30.19%,淀粉率19.91%,大中薯率67.7%;花青素含量23.05mg /100g鲜薯;中抗黑斑病,耐贮藏,熟食品质优。适宜在我省主要甘薯种植区域种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薯类研究所 供稿)
绵阳市农科院蔬菜品种选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期,绵阳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两个豇豆新品种“绵豇7号”和“绵豇8号”顺利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绵豇7号、绵豇8号为绵阳市农科院首次通过审定的2个蔬菜品种,开创了该院蔬菜育种科研的先河。
绵豇7号植株蔓生,早中熟,生长势强,分枝少,主蔓结荚为主;叶片绿色、偏小;始花节位3-5节,花浅紫色,每花序成荚数2-3对;商品荚长56厘米左右,单荚重15克左右,长圆条形,浅绿色,肉厚,粗细均匀,荚纤维含量少,鼠尾少,品质优,商品性好;种子肾形,红褐色,千粒重约170克。丰产潜力大,收获期长,春季每亩豆荚产量2200千克左右,最高可达3300千克。适应性广,耐病性强,适宜四川地区种植,可作春露地及秋季栽培。
绵豇8号植株蔓生,早中熟,生长势强,分枝少,主蔓结荚为主;春季播种至始收68天左右;叶片绿色、中等大小;商品荚长56厘米左右,单荚重17克左右,长圆条形,浅绿色,肉厚,粗细均匀;种子肾形,黑色,千粒重约145克。持续结荚能力强,春季每亩豆荚产量2200千克左右,高产时可达3400 千克。适应性广,耐病性强,四川地区3-7月均可栽培种植。
目前两个豇豆品种已在我省部分蔬菜种植基地进行试种,得到了蔬菜种植户的肯定和好评,下一步将加大示范推广步伐。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蔬菜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