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14第四期

发布时间:2014-06-05 来源: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油、麦茬后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缺乏与农业生产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省工、省力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成为农村发展的方向。水稻直播就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轻简化栽培方式。大面积水稻直播可节省大量劳力,缓解劳力季节性紧张的矛盾,对实现水稻生产的轻型化、专业化、规模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直播稻根系分布浅,群体大,易倒伏,应选择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力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在我市比较适宜的品种有F优498。
    二、整地
    直播水稻对整地质量要求较高,要做到早翻耕。耕翻时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750公斤、高效复合肥15公斤、碳铵30公斤作底肥。田面整平,高低落差不超过3厘米,残茬物少。每隔3米左右开1条畦沟,作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打农药等田间管理。开好“三沟”,做到横沟、竖沟、围沟“三沟”相通,沟宽0.2米左右、深0.2~0.3米,使田中排水、流水畅通,田面不积水。等泥浆沉实后,排干水,厢面晾晒1~2天后播种。
    三、种子处理
    1、晒种:选择发芽率95%以上的种子,薄薄地摊开在晒垫上,晒1~2天,做到勤翻,使种子干燥度一致。
    2、选种:晒种后,剔除混在种子中的草籽、杂质、秕粒、病粒等,选出粒饱、粒重一致的种子。然后用食盐水选种(配制食盐水的方法是10公斤水加入2~2.1公斤食盐),将种子倒入配制成的液体中进行漂洗,捞出上浮的秕粒、杂质等,然后用清水冲洗3遍。
    3、浸种:浸种的作用在于使种子吸足水分,发芽整齐,出苗早。将选好的种子先用40℃的温清水浸种12小时,然后用300倍石灰水或40%强氯精200倍液浸种消毒12小时;消毒后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清水浸种2~3天,浸泡过程中注意换水透气。
    四、播种
    1、播种时间:麦(油)收获后及时耕作,争取早日播种。在我市一般在5月中旬,最迟不超过5月底。
    2、播种量与播种方法:做到均匀播种就能获得均衡出苗生长的效果。一般亩播种量为1.5~2公斤,拌入3~4公斤炒熟的稻谷,均匀分厢播种。也可采用颗粒肥料代替炒熟的稻谷一起播种。播种过程中要防止漏播和重复播种。
    五、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
    匀苗:播后10~15天(水稻3~4叶期)匀苗、补稀,确保1平方米不少于20株。
    施肥:水稻3叶期第一次追肥,亩施尿素5公斤;水稻5~7叶期第二次追肥,亩施碳铵15公斤。
    管水:播种至2叶期,保持厢沟有水,厢面无积水;水稻3叶期,保持厢面1~2厘米的浅水层;每亩苗数达16~18万时,开始晒田控苗,促进根系下扎;后期控制水分,干湿交替保持根系活力,有利于防止倒伏。
除草及病虫害防治:水稻4~5叶期,选用“稻杰”除草剂进行除草。同时防治稻蓟马、蚜虫、螟虫、叶瘟等病虫害。
    2、中后期管理
    直播水稻由于根系分布较浅,后期容易倒伏。可在水稻齐穗至乳熟期,亩用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兑水50公斤喷施,间隔一周连续喷2次,可提高抗倒能力。其它管理以及病虫防治措施同常规移栽水稻一样。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水稻研究所  供稿)

 

 

四川省旱地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现场会

 

在我市三台召开

 

 

    为加强旱地农机农艺融合,促进丘区现代农业发展,5月9日上午,由四川省农科院主办,绵阳市农科院、三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四川省旱地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现场会,在三台县建设镇建国村顺利召开。四川省农科院院长李跃键研究员、副院长刘建军研究员,院合作处处长段晓明、副处长刘永红,作物所所长张彪,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副处长蒋凡,绵阳市农业局副局长曾德军、绵阳市农科院院长王秀全,三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玉华等有关领导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农业部门负责人、三台县各乡镇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农户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现场会。会议特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研究员到会指导。
    现场会上,省农科院院长李跃建研究员,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全国小麦岗位专家汤永禄博士,绵阳市农业局副局长曾德军、三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玉华分别从旱地全程机械化生产目的、关键技术、品种要求以及绵阳市机械化生产现状等方面作了重要讲话;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研究员,就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重要意义作了重要发言;建设镇种粮大户董斌现身说法,对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在机械化示范演示现场,机手进行了现场操作,伴着“隆隆”的机械声,5台小麦收割机在麦田来回的穿梭中,将小麦从底部截断并卷入机器,金色的麦粒一股脑地流进编织袋里,收割机过后,地里除了已被粉碎还田的麦秆外,只留下了10厘米高的麦茬。而在另外一块已机械收割完的麦田里,玉米播种机正在同步进行犁地、播种和施肥。只见玉米播种机在地里来回“走”了几趟,仅用了40分钟就播种完了整整4亩地。全程机械化操作引得现场群众赞叹不已。
    本次现场会主要针对丘区旱地农业生产实际,一是注重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等轻简、高效技术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二是整合多方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强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技术服务;三是推动与农机企业的合作与对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机艺融合”步伐,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传统播种方式相比,全程机械化生产大大节省了作物种植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玉米研究所  党政办公室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