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13第六期
机械化插秧大田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需要带土、浅插,其特点是发根力强、返青快、分蘖好、生长势强。水稻机械化插秧与常规手工插秧相比的显著特点是:秧苗小(四叶左右,高度18~20厘米)、栽插时大田水少(水层高度只有2厘米左右)、插得浅(秧苗入土深度为1~2厘米)、亩窝多窝苗少,因此机械化插秧的大田管理和一般水稻略有不同,在大田管理中要注重肥水管理,才能使机械化栽插的水稻获得高产。
一、水份管理:
1、成活返青阶段:天气晴好时,白天保持浅水层,晚上退水保持湿润,阴天时,保持田间湿润;雨天要开缺排水,严防水淹秧心。
2、分蘖阶段:要浅水勤灌,水深3厘米左右,不淹没秧心,灌一次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依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调气、促根的目的,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3、晒田控苗阶段:今年水稻栽插受气候影响,比上年提前5—7天,机育秧插秧时苗龄基本在5—6叶,返青后生长快,分蘖多,栽培管水要点应以早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为主。当分蘖达到25万苗/亩时放水晒田,晒田5—7天。
4、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寸水管理,后期湿润壮籽。
二、肥料管理
全生育期每亩施肥量:有条件的应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使用,亩施尿素总量20—25公斤,过钙25—30公斤,钾肥10—15公斤,硫酸锌2公斤。其中过钙、钾肥一次性作底肥施用,氮素化肥70%用于底肥,追肥(分蘖肥、穗肥)应占施肥量的30%左右。
1、底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尿素10—15公斤,过钙20—30公斤,钾肥10—15公斤,硫酸锌2公斤。
2、分蘖肥:机插秧返青后立即亩施尿素8—12公斤,以增加分蘖率,促进早分蘖,分大蘖,缩小主穗与分蘖穗差异。
3、穗肥:视苗情施用,一般在抽穗期亩用尿素5公斤左右,以增加结实率,如叶色较深则不施用。
4、根外追肥:齐穗时亩用磷酸二氢钾250g兑水喷施,以增加结实率,提高千粒重。
5、由于今年前作收获时间早,整个水稻栽插时间提前,亩施底肥量应相对增加2—3成,如果底肥施肥较足的情况下,少施或不施分蘖肥,穗肥看苗用肥并作为重点来管理。
三、病虫害管理
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
根据我们本地去年冬天温暖的气候及今春长时间的干旱情况,主要以预防螟虫危害为主,安县个别区域5、6月份已经出现水稻枯鞘率50%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最好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田间调查虫头达1500头左右用毒死稗和杀虫单进行预防防治,7月中下旬出现虫情高峰期再来防治就事倍功半了。
根据我们地区今年气候特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病高峰可能会出现在7月上旬,结合虫害的危害时间,所以,今年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6月底到7月上旬,在此时间段进行一次重点防虫治病工作,是今年水稻生产高产稳产的重中之重。
用药安全及具体用药品种以当地植保站提供的指定目录为准,切不可自己乱配乱用,或者到没有农药销售资质的个人和门店配药。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供稿)
我院积极探索粮油种植机械化新模式
所谓全程种植托管模式是指每家农户自行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缴纳一定的托管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机耕、育秧、插秧、植保、机收、施肥、田管等全程工作,农户只需把收获的粮食搬回家;集中育秧机插模式是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机耕、育秧、插秧工作,其后工作由农户自行管理;土地流转自营模式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土地流转到自己的名下,只付给农户土地流转费用,其他工作由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
上述三种模式均实现了统一购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收割,解决了种植过程中劳动强度最大的播种、插秧、收获工作,改变了散户单位产出效益低、经营成本高的问题。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