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详细内容

农业科技动态2013第三期

发布时间:2013-04-10 来源: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川西北地区春玉米适时播栽避旱保墒技术建议


    当前川西北地区春玉米多处于播种或育苗的关键时期,但今年第一季度持续干旱、高温,加之多数区域灌溉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春玉米的正常播种或移栽。据中国天气网气象资料显示,自2012年11月11日至2013年3月20日,绵阳地区累计降雨量仅20.4mm,仅为上年同期的38.6%,为历史同期最少;自1月中旬起,气温持续升高,至3月中旬,旬气温平均值达17.17℃,较上年同期高3.74℃,较气候平均值高5.03℃。特别是1月下旬以来的“干暖”天气,使旱情迅速加重,达到重旱或特旱气象标准。为确保川西北地区春玉米适时播栽,结合近期气候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春玉米适时播栽避旱保墒工作:
    1、选择耐旱品种
    耐旱品种应具备耐深播、幼苗顶土能力强、发根快而多、耐瘠、叶片衰老慢、开花与吐丝间隔时间短等特点,如成单30、绵单8号、蜀龙13、绵单118等。此外,种子纯度≥98%,发芽率≥90%,能较好地确保出全苗、匀苗。
    2、采用育苗移栽避旱技术
    因干旱或无座水种条件不能及时播种,可采用适合集中育苗的营养杯(筒)、秸秆钵等简化高效的育苗移栽技术,将玉米的发芽、出苗及幼苗期集中在苗床管理,避开干旱危害,待降雨后及时移栽或用工程水浇足底水盖膜保墒移栽。同时集中育苗利于培育壮苗、降低株高和穗高、保全苗等。在“一叶一心”期移栽最佳,超过“三叶一心”移栽时可用尿素0.1市斤/平方米兑水增施“送嫁肥水”。不能适时移栽时,要及时移动杯(筒)或钵,切断种子根以蹲苗待栽。
    3、采用覆盖保墒技术
    采用地膜(以可降解地膜或有色膜为佳)覆盖技术,下透雨或土壤水分含量达70%左右时,盖膜保水,以便抢墒播种或移栽。破膜引苗后,用细土压实苗基部四周地膜,护根保墒。采用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将小麦等秸秆整秆或半秆覆盖,对集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墒培肥等具有较好的效果。地膜或秸秆覆盖技术与座水种技术和垄播沟覆技术结合,抗旱增产效果更佳。
    4、合理运用迟播避旱技术
    根据降雨情况及土壤墒情,适当推迟播期,或改春玉米为油(麦)后夏玉米。当5~10 cm耕层温度稳定通过7~10℃,土壤水分含量需达到70%左右时,及时播种,可适当深播避旱。再者,油(麦)后夏玉米播栽品种应选用生育期短、耐夏播、优质高产、抗性好的优良玉米品种,如蜀龙13、正红311和绵单118等。
    5、采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般干旱季节玉米叶部和穗部病害发生率较低,而玉米粘虫、夜蛾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发生较多。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100克/亩、或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克/亩等,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于幼虫低龄期防治粘虫,防效较好。用90%晶体敌百虫或48%毒死蜱乳油500g/亩,与4~5kg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拌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或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亩,与25公斤细土拌毒土,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或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液灌根,捕杀地下害虫,防效较好。此外,还可利用成虫的趋光、趋化性,采用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等无公害防治技术诱杀成虫。
    与玉米争可用水分的杂草易加重旱情,播种后,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可选用酰胺类除草剂),既可有效地防控杂草,又能明显地维持土壤水分。或用除草膜覆盖,也能起到较好的防草保墒作用。此外,病虫草害防治应以综合防治为主要措施,避免单一防治降低防效;以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及时治理。
    6、采用化控保墒抗旱技术
    应用生根粉,能刺激玉米根系生长,增加总根量,从而增加根系吸水抗旱能力,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应用保水剂,播栽前用水泡发后深施于种子或幼苗下方(离种子或幼苗根系5cm以上),利用它的强吸水性和缓释性,吸水后能迅速形成凝胶,在植物根部土壤附近形成吸收、存储、释放水分和养分的“小水库”,以满足玉米生长需要,同时也能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减少板结;应用FA旱地龙抗旱剂,拌种、浸种或叶面喷施,可有效抑制植株水分蒸发。
    7、其他技术措施
    在干旱条件下,要做好避旱保墒适期播栽,除以上技术措施外,还可因地制宜地采取机械抢墒播种方法,缩短播种期,把地种在土壤温度和墒情最佳时期;播后采用镇压保墒的办法,及时镇压,墒多轻压,墒少重压;还可增施有机肥(亩施用优质有机肥2~3方),以增强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和保水、供肥、供水能力,进而起到避旱保墒效果。
    此外,还可合理运用间套作技术,提高复种指数。尽管间套作会导致竞争用水或降低玉米产量,但是,合理的间套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玉米敏感期遇旱致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缓解灾情。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玉米研究所  供稿)

 

绵阳市农科院水稻品种选育获新突破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蓉18优662近期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2011)。
    蓉18优662全生育期156.8天,农艺性状优良,株型适中,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片硬直,穗大粒多,谷粒秆黄色,颖尖紫色;抗逆性强,耐热抗冷,中感稻瘟病,稻瘟病综合指数3.9级,抗性频率41.1%;丰产性好,在国家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平均亩产599.27千克,比对照增产4.66%;米质优,适口性好,整精米率67.1%,长宽比2.8,垩白粒率9%,垩白度1.5%,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达国颁二级优米标准。
    蓉18优662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