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气候下水稻中后期生产中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稻病,在我国与纹枯病、白叶枯病一道被列为水稻三大病害。今年,四川盆地从水稻播种至今,一直低温、阴雨、寡照,这为稻瘟病大流行创造了很好的气候条件。同时,目前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普遍抗性较差,加之稻瘟病菌源充足等原因,导致我市今年稻瘟病发生较早,扩展速度较快,特别是我市安县等地,少数重发田块病株率达100%,病叶率达95%,出现“化苗”现象。对此,为防治好稻瘟病,确保今年我市水稻的高产丰产,特提出以下措施进行技术建议。
1、勤观察、早防治。
稻瘟病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在大田刚开始出现急性病斑时,因此,在高温高湿季节要经常细心观察,一旦发生,及时防治。非有机稻区:每亩立即用75%三环唑粉剂60克或40%富士一号100毫升兑水50公斤防治。有机稻 区:用枯草芽孢杆菌或4%的春雷霉素120克兑水50公斤防治稻瘟病,或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或高锰酸钾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重病田块做到多次用药,抢晴用药。
2、破口初期重预防。
穗瘟来势猛,蔓延迅速,极易造成毁灭性灾害。因此,破口抽穗初期(抽穗5%时)适时预防是关键。预防的对象田块以常发病区、感病品种和发生过叶瘟的田块为重点,每亩可用75%三环唑40克或40%富士一号1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有机稻区:用枯草芽孢杆菌或4%的春雷霉素120克兑水50公斤进行防治。
3、合理管水,科学施肥。
尽量施用有机肥。非有机稻区:适时适量科学使用化肥,后期增施钾肥,少施氮肥,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孕穗期忌缺水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