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笋1号
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2008年以天津白皮莴笋为母本,以贵州罗汉莴笋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后采用系统选育而成。
审定编号: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川审蔬2016001
特征特性:丰产、耐寒品种,田间长势强,整齐度好;作冬季栽培,从定植到收获115天左右;株高44.6厘米,开展度47.7厘米;叶片数40片左右,倒卵圆形,叶色绿色;茎皮白绿色,茎肉为浅绿色,茎长27.9厘米,茎粗5.8厘米,节间长度1.84厘米;质地脆嫩,口感好;种子黑褐色;单株鲜重0.95千克,净菜重0.59千克,净菜率61.4%,商品性好;丰产稳产,一般亩产为2800-3400千克。适宜四川盆地冬、春季节栽培。
产量表现:2012-2013年连续两年四川省多点区试平均折合亩产为3409.3千克,比二白皮和水白条分别增产27.1%、13.3%。2年8个试点均比二白皮、水白条增产。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3241.6千克,分别比二白皮、水白条增产19.5%、12.5%。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
种植要点:四川地区8~10月份播种,育苗移栽。适当稀播,培育壮苗。施足底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作畦覆盖地膜栽培,行株距40×32~38厘米,亩栽4500~5000株。定植选择阴天或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注意防治霜霉病、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当莴笋心叶与外叶平时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在四川莴笋产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