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冯达仕精神有感
作为一名新加入农科所的职工,冯达仕精神对我来说相对模糊,冯老的生平事迹是在工作中了解农科所的辉煌历史及查阅相关文献所逐渐了解的,文献中提到的“献身科学、执著追求、襟怀坦荡、淡泊名利、” 16个字,真实、准确的反映了冯达仕先生一身的伟绩。
在学习冯达仕先生生平事迹过程中,我认识到,在枯燥、单调的农业科学研究中,无论遇到怎样艰难的环境,冯达仕先生都没有动摇过对农业科学的执着追求,他顶烈日、抵严寒,长期忙碌于田间地头,为农业科学无私奉献。
“文化大革命时期”,冯达仕先生受到过严重冲击和迫害,面对困难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农业科研的执着追求,在劳动之余仍坚持不懈地钻研科技业务、思考疑难问题,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做好准备,小麦和黄土在当时则成为他的全部精神寄托;新中国成立后,为继续深入做好研究工作,他毅然背井离家,只身来到条件艰苦、草创之初的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数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小麦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冰天烈日无所惧,默默无闻潜心于小麦田间和实验室中,呕心沥血,求实创新,执着而科学的积累科研数据,探寻科研难题,最终培育出了很具影响的小麦绵阳11号。
冯达仕先生的这些生前事迹,无不反映出他对待科学研究所具有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常说“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希望和动力。任何时候我都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忍不拔,目标是可以达到,希望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他所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我们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文革艰苦环境的年轻一代来说更加弥足珍贵,我们应该以此为座右铭,牢记心中,为农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光与热。
(人事劳资科 谢卓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