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活动 > 党群活动 >详细内容

高贵的品质、学习的楷模--怀念冯达仕老师

发布时间:2010-11-30 来源: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贵的品质  学习的楷模


--怀念冯达仕老师

 

    写在冯达仕老师诞辰95周年之际,以表敬慕之情。


    1992年9月14日,在中共绵阳市委召开悼念著名小麦育种家冯达仕先生座谈会上,中共绵阳市委和绵阳市政府决定给冯达仕老师塑像,充分体现市委、市府重视科技、尊重人才,对广大科技人员是巨大的鞭策和鼓舞,受到了参会人员的热烈拥护。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1996年9月,在冯达仕老师逝世四周年之际,塑像终于在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落成。2005年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整体从涪铖区青义镇迁往游仙区松垭镇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冯达仕老师塑像一并迁入新所址,座落在所行政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供全所职工及来所人员瞻仰。

 
    冯达仕老师热爱所从事的农业科研工作,长期以来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尽职尽责,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打击和不公正待遇,也无怨无悔,继续坚持研究,从来没有动摇过研究工作的信心。他将毕生的精力和才华,无私的奉献给祖国和人民。1992年8月16日离所,带领四川省政协考察团,前往东北三省考察,9月2日,他走完77个春夏秋冬,把自己的脚印留在了东北大地上。


    冯达仕老师是我国卓有建树的老一辈农业科学家。五十年来历尽艰辛,呕心沥血,潜心小麦育种研究,克服种种困难,顶住无数烈日和风雨,洒下无数汗水,为着一个目标—选育优良小麦品种而勤奋工作。他常说:“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希望和动力。任何时候我都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忍不拔,目标是可以达到,希望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半个世纪以来,冯达仕老师为着这个目标和希望,执着追求,带领课题组科技人员,先后主持育成绵阳11号及其系列小麦新品种在四川及周边13个省市推广应用,累计栽培面积达到4亿多亩,新增产值达60多亿元。其中以绵阳11号表现突出,1984年在四川省栽培2077万亩,占四川省小麦总面积的63.1%,成为西南麦区历史上推广速度最快,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品种,为我国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1985年绵阳11号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成为我所标志性科技成果。


    冯达仕老师走了,他走得那样忽忙,连一句话也没有留下,但他的英容笑貌却鲜明、清晰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他待人诚实,平易近人,从不居功自傲;他尊重科学,求实创新,从不说大话空话;他为人正直,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从不背后议论他人;他生活俭朴,廉洁奉公,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占公家和他人便利的高贵品质,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他的崇高思想将永远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农业科研人员,继承他的遗志、踏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进,为农业生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冯达仕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小麦中心  李生荣  供稿)

  • 主办单位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松江路8号
  • 联系电话:0816-2822078 蜀ICP备13029189号-1 技术支持:动力网络